阿拉善右旗“十个全覆盖”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助力农牧民致富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0日电(包秀文、聂涛)金色的6月,阿拉善右旗风光如画、瓜果飘香。行走在阿拉善右旗广袤的农村牧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满载着农牧民劳动的喜悦来往如梭,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发展景象。
走进阿拉腾敖包镇,一排排房屋规划有序,一条条水泥道路干净平坦。这里纯天然、无污染的丰富沙生植物资源和基础厚实的骆驼资源,激发了当地农牧民发展特色绿色食品和驼乳制品、骆驼系列保健品精深开发的积极性,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公路更让他们找到了发展经济、勤劳致富的金钥匙。阿拉腾敖包镇党委书记白雪告诉记者,该镇2014年在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的直接受益下,从事农牧业特色产业的群众人均收入达15040元,提高12%。
“这么热的天,大家都来吃块西瓜吧。”阿拉腾朝格苏木呼和乌拉嘎查书记达布呼尔正在招呼进行街巷道硬化的施工人员。看着家门口原本尘土飞扬的土路一点一点被水泥路面覆盖,达布呼尔和乡亲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坑坑洼洼的土街土巷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与过去相比真是大变样,再不会雨天一脚泥、风天一身土了!”呼和乌拉嘎查是阿拉善右旗积极打造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之一,为了改善当地农牧民出行条件,畅通农畜产品销售渠道,阿拉善右旗以交通建设促进要素集聚、带动产业发展,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公路修通后既能解决我们的出行问题,还能把我们种养的绿色产品推销出去,增加大家的收入,真正让我们农牧民得到了实惠。”虽然通村公路建设还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但在达布呼尔和乡亲们的眼中,一条平整的水泥路已经让他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公路兴则百业旺”,阿拉善右旗地处偏远,“行难”问题一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阿拉善右旗着力构建北开南联、东西贯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改善民生,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截至2014年底,全旗公路总里程达2659.97公里,其中苏木镇、嘎查村公路1683.77公里,完成嘎查村街巷硬化11个。
公路畅通后,阿拉善右旗优质的苁蓉、锁阳、山羊绒、骆驼等农畜产品与市场接轨,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以“中国最美沙漠”著称于世的巴丹吉林沙漠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每逢旅游旺季,巴丹吉林镇和雅布赖镇多家由农牧民经营的宾馆餐厅门庭若市,部分牧民还购买吉普车搞起了沙漠探险旅游。随着公路建设速度加快,阿拉善右旗生产的铁精粉、煤炭、大理石及硫化染料项目都依托公路快速发展,为旗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作为全区发展环境最苦、基础最弱的地区,阿拉善盟各族干部群众以永不服输、敢于担当的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的促进作用,坚定不移地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成好,为全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攒了后劲、提供了支持。“十二五”期间,全盟交通建设投资累计完成56.4亿元,公路总里程达8597公里,农牧区公路达5632公里,占公里总里程65.5%。其中,2014年“十个全覆盖”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实施以来,投资9200万元完成64个204公里街巷硬化任务,街巷硬化率达36%。2015年将投资6亿元,新改建农牧区公路和硬化嘎查村街巷867公里,到“十二五”末,全盟将基本实现所有苏木镇通油路目标,嘎查村街巷硬化率达80%,嘎查村通油路率达71%,较“十一五”增长43%。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阿拉善盟将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巴彦浩特与呼和浩特以高速公路连接;各旗区旗府所在地全部通高速或一级公路,干线公路网骨架基本建成高速或一级公路;嘎查村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全部通油路。预计到“十三五”末,全盟公路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一级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黑色路面里程突破7000公里,届时阿拉善盟不仅彻底改变交通末梢局面,而且将成为蒙古国资源南下进入内地的桥头堡和华北、东北连接新疆和中亚五国的最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