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相融:让阿拉善的自然之美活起来、动起来

19.01.2016  13:11

  按照盟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要把阿拉善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定位,今年,我盟将集中力量在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品牌创建、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集中建设阿拉善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自驾游基地,把文化旅游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把文化旅游打造成为富民强盟的支柱产业。

  抓好规划编制实施。2016年,我盟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编制阿拉善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把旅游产业规划与全盟的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城镇规划等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立足实情,从旅游发展的趋势、方向、目标等层面入手,把每一个景点、每一个项目、每一条线路都打造成为亮点工程、精品工程,防止低质量建设、低层次开发,多留遗产、少留遗憾。旅游部门拿出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每个规划和建设任务由谁负责,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有哪些,要有明确的计划安排,分阶段推进落实。

  推进品牌景区创建。盟、旗区、苏木镇三级及各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创建合力,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同时,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全力推进品牌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胡杨林、巴丹吉林沙漠、通湖草原等10个旅游区,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天鹅湖、曼德拉山岩画、居延海等17个旅游区。加强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建设,完成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基地、旅游驿站的选址及部分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二是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具有阿拉善特色的文化资源,挖掘节庆活动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重点把卫拉特文化旅游艺术节打造成国际性节庆活动,使之成为融入“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整合和发展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统筹安排各旗区之间、各景区之间活动安排,加强沟通互动,实现资源、客源共享,发挥整体效益。继续做精做强阿拉善文化旅游节、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旅游、文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使文化真正成为旅游的灵魂,让阿拉善的自然之美活起来、动起来。

  三是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抓紧制定全盟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总体策划方案,进一步丰富活动项目和内容。加快推进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和居延文化城项目建设,积极做好文化产业项目、自治区级园区基地等申报工作。启动实施航天城旅游、营盘山—定远营—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

  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旅游部门牵头制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重新修订《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制定《景区建设和管理办法》《导游员管理指导性意见》,努力形成一套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认真落实《智慧旅游项目推进实施方案(2016~2018年)》,完善智慧旅游监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智慧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积极引进国际旅游集团,精心策划包装,加强区域合作,设计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提高阿拉善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引进国际化旅行社设点经营,推进旅游服务向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在央视等主流媒体与自治区联合开展“苍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广告宣传,积极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邀请旅行商、媒体记者采风、踩线。加大旅游市场行业管理力度,积极开展诚信旅游、文明旅游的宣传活动,及时受理、妥善处理各类旅游投诉事件。

  围绕旅游发展促进农牧民转产增收。积极发挥旅游景区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依托胡杨林、巴丹吉林沙漠、越野e族等重点旅游区规划建设旅游专业村、农牧家旅游点和星级接待户,大力开发导游、餐饮住宿服务、汽车驾驶维修等就业岗位,拓展延伸乡村旅游,多渠道促进农牧民转产增收。一是旅游部门开展调查摸底,测算出新增就业岗位数和转产就业人数,促进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和稳定就业。二是加大农牧民上岗培训力度,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软实力,延长旅游时间,让游客主动选择留下来。三是抓好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扶持农牧民从事仿古地毯、沙画、骨雕、玉雕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四是大力发展个性化、特色化乡村旅游,选择一些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较好的农牧家旅游点进行试点培育,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鼓励农牧家游提质升级。(记者彭燕)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