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收入突破三万元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阿拉善盟委、行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针对性政策举措,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民生改善的投入,全力推进富民强盟进程,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2015年,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快于同期经济发展增速,人均收入突破三万元。
一、城镇常住居民收入总体水平
(一)城镇常住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根据居民收支及生活状况调查显示:2015年度阿拉善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23元,名义增长8.0%,实际增长7.3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为32253元,在全区各盟市排在第5名,名义增长7.8%,实际增长7.16%。阿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分别高出全国水平1058元、全区水平1659元,名义增速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全区0.1个百分点,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速快于全国0.36个百分点、全区0.42个百分点。
(二)城镇常住居民收入增长稳中趋缓
总体而言,阿拉善盟居民收入保持了与同期宏观经济同步增长,且增速快于经济增速。近年来收入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2013年一季度至2015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从9.74%降至7.8%,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宏观经济速度趋缓、企业效益不佳用工不足是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趋缓的主要原因。从经济数据来看,阿拉善盟2015年GDP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低于全区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12位;2015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18.4%,这说明全盟宏观经济进入换挡调整期,经济结构处于转型升级期,新常态下阿拉善盟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是调速但不减势,经济发展仍处于合理区间,而居民收入也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二、城镇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一)四项收入全面增长
从收入来源上看,2015年四项收入全面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9.98%,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5.94%,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2.57%,转移净收入同比增长4.38%。
(二)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总体看来,阿盟城镇常住居民收入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从收入内部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可支配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1.13个百分点,而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比重则分别下降了0.43个百分点、0.28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
从收入渠道来看,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2015年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438.83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673.09元,名义增长9.98%,实际增长9.32%。工资性收入作为城镇居民的主要来源,是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已达57.17%。尽管全盟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是政府和企业齐心发力,各地的就业形势稳定,确保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5033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66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8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控制在目标任务4%以内,就业形势良好,为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加之2014年10月份开始全盟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增加通讯补助翘尾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最低平均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和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的进一步增加,都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工资性收入的上涨。而工资性收入最重要的拉动因素来自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调整和落实。根据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统一安排,阿拉善盟于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了工资调整兑现工作,所有补发工资都已按时发放到位,这些政策性增资措施的实施使全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二)经营净收入增速有所放缓
2015年,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906.9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43.37元,名义增长5.94%,实际增长5.31%。
伴随阿拉善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新增就业岗位呈下降趋势,安置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已逐步从第二产业的制造行业向“互联网+”、民族文化传承等新兴产业、中高端家庭服务业、电子商务及自主创业转变。再加上针对小微企业的各项减税减费优惠政策陆续实施以及一系列鼓励自主创业政策措施相继出台,青年创业人群不断增加,个体私营经济日益壮大。2015年全盟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287万元,扶持创业1542人,带动就业4268人。此外胡杨节、巴丹吉林沙漠节、阿拉善左旗彩玉·奇石文化节以及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等重点节庆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动了阿拉善盟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居民消费带动作用明显。但是受国内经济持续走低、市场需求不足等大环境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特别是商品零售由于互联网购物的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导致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有所放缓。
(三)财产净收入小幅上升
2015年,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家庭得到的财产性净收入人均为1771.09元,与上年同期增加44.30元,同比增长2.57%,实际增长1.95%。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逐渐拥有多套房产,使得出租房屋收入成为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股市的长期低迷以及手中流动资金的减少使得城镇居民进行投资活动显得格外谨慎,再加上自身投资理财意识的匮乏,缺少投资理财渠道,由此获得的其他财产性收入相应减少。
(四)转移净收稳步增长
近年来,阿拉善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各项民生政策和措施都走在了全区前列。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转移性净收入4136.8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3.55元,名义增长4.38%,实际增长2.76%。人均转移性收入为5728.79元,同比增长8.95%,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4787.17元,同比增长4.35%。2015年人均转移性支出为1591.95元,同比增长22.96%。转移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阿拉善盟按照自治区要求,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共调整17166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91.92元,调整后阿拉善盟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达2488.47元/人.月;二是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完成,全盟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三是随着阿拉善盟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惠及困难、低收入群体多项民生指标标准不断提高,提标扩面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以上多项政策利好带动了转移性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几点需要关注的问题
1、可支配收入增长过分依赖工资性收入。2015年,阿拉善盟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达57.17%,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1.6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5.59个百分点。这说明阿拉善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工资性为主,可支配收入过分依赖就业者的工资收入。由于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国家增资政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但是随着年底诸多增资措施翘尾因素影响作用的消失,新的收入增长亮点还未出台,现有政策对收入的拉动作用就显得明显不足。再加上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受限,相关居民家庭收入增长预期不足,也会影响收入的持续增长。
2、高低收入户间收入差距依然很大。2015年阿拉善盟城镇居民高低收入户差距进一步扩大,调查资料显示:最低20%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59.35元,最高20%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863.32元,高低收入户收入之比由2014年的4.82:1扩大到了2015年的5.89:1。
3、其他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有限。2015年,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经营净收入及财产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0%,虽然比2012年上升了0.22个百分点,但是合计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0.89%。这反映了阿拉善盟城镇居民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实力还比较薄弱,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仍需不断壮大。财产净收入所占比重仅占5.49%,说明阿拉善盟城镇居民财产收入来源渠道狭窄,理财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极为有限。
四、增加城镇常住居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1、促进工资性收入稳定持续增长。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左右,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很高,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城镇居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一是加快工资制度改革的步伐,稳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二是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合理正常增长;三是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监督执行力度,确保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
2、营造良好环境,拓宽居民收入来源渠道。突出发展重点,支持有扩张能力的民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创造和谐、健康、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城镇居民创业投资,推动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努力提高就业率,从而促进城镇居民收入的整体提高。加大对居民获得房租、红利等资产性收益的鼓励力度,保护居民各类合法收入,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和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此外还要积极有效的遏制物价上涨,努力确保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减轻居民因生活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压力,促进居民正常消费,使群众更多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此外应进一步把财政投入、小额贷款、税收政策和免费培训等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帮助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困难群体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