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多措并举推动“救急难”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16.01.2017  21:03

  自2014年被确定为全区的“救急难”试点地区以来,阿拉善盟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创新,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阿拉善盟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阿署办发﹝2014﹞77号),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召开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协调“救急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救助格局。

  二、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会同财政、公安、卫生计生等8部门制定《拉善盟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阿民发﹝2016﹞476号。各旗(区)、苏木镇(街道办)依托政务服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及时受理、转(交)办、转介困难群众的申请事项,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运转模式,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三、建立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依托“12349”养老便民热线,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形成了“盟—旗区—苏木镇(街道办)—嘎查村”四级网络救助通道,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和有关人员报告急难情况渠道,实现了全覆盖的主动发现网络。

  四、建立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为“救急难”工作提供支撑平台。充分发挥敬老院功能,将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民政对象等救助人员通过敬老院解决其因遭遇突发情况而导致的生存困境。

  五、建立“救急难”专项基金。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民政与财政部门协调建立“救急难”专项基金专户,各地共筹集救急难基金86.67万元,确保急需救助的贫困群众及时解决医疗困难和保障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和“救急难”的应急支出。

  2016年,阿拉善盟共为195名急难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46.685万元,(其中:为基本生活应急37人救助5.26万元,对患大病49人救助13.3万元,因灾65人9.55万元,因交通事故10人救助2.25万元,因意外伤害9人救助1.2万元,其他原因25人救助12万元)。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等意外情况陷入生存困境的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