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妇联 “四抓”使妇女工作活跃起来人气旺起来
近年来,阿盟妇联把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作为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最广泛地联系妇女和服务妇女,使各级妇女组织真正成为工作上有活力、组织上有凝聚力、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全盟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52个社区妇女组织组建率、妇联干部配备率和工作正常开展率达到100%;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组建率达到100%,实现了应建尽建。
一、抓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在统筹谋划上,摸清底数,用三年时间分类推进基层“妇女之家”建设,全盟所有嘎查村、社区妇女组织实现了“妇女之家”全覆盖,妇建服务于党建作用发挥优势凸显。二是在考核评价上,制定下发了《阿拉善盟嘎查村社区示范妇女之家考评细则》,把“妇女之家”的创建标准、规范管理、服务范围、特色活动等内容纳入考评细则,激发了基层组织因地制宜打造“一家一品”妇女之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盟基层妇女组织阵地建设成效明显。三是在督促落实上,每年组织旗区妇联主席对各地创建的示范点进行现场观摩和考评,实地查看活动场所、工作设备、开展工作等情况,妇联干部在边观摩、边交流、边思考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开拓思路,推动了工作落实和创新。四是在推进机制上,将“妇女之家”建设以项目化方式运作,对全盟50个示范“妇女之家”以奖代补各奖励5000元,并要求旗区把“妇女之家”建设经费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费统筹安排,按照盟、旗、苏木镇1:1:1的比例进行匹配。五是在示范创建上,针对不同级条件、不同类型的嘎查村,采取不同的创建方式。如居住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嘎查打造了流动“妇女之家”,转移搬迁后农牧民集中进城的嘎查村建立了城乡联创的“妇女之家”,使广大妇女既能随处“串家”,又能从参与的活动中找到归属感、荣誉感。全盟已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妇女之家”6个,盟级47个,旗级164个,示范创建率达到87%。六是在扩大覆盖面上,积极探索在“两新”组织和新领域中建设妇联组织的途径,对已建有党和工会组织的企业,努力实现党、工会和妇女组织同步覆盖;对不具备条件的,采取人员上配备妇女工作联络员,组织上进行挂、靠、联等方式,灵活设置妇女组织,全盟已建成“两新”妇女组织229个。
二、抓队伍建设,服务新常态的能力不断提高
盟妇联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抓好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使之成为基层工作有活力、工作出成效的重要保证。一是抓好班子、带队伍。关心基层妇联干部成长,积极向地方党委推荐干部,5年来有8名妇联干部得到提拔或交流,其中2名被提拔为处级领导干部,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在嘎查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提前介入,积极向换届领导小组建言献策,盟、旗妇联主席多次深入苏木镇、嘎查村调研指导工作,推动有文化、有能力的妇女进入“两委”班子并当选妇代会主任。二是分层培训,提素质。制定了妇女干部负责人培训规划,按照盟级示范培训、旗区普遍培训的指导思想,三年内对妇女干部负责人进行了一遍轮训。请进来引领,从北京、深圳、吉林等地邀请资深专家,通过“女性大讲堂”专题讲座,在提升女性素质、弘扬家庭美德和“四自”精神等方面发挥出了独特作用。送出去培训,在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江西省南昌市、深圳市举办了嘎查村社区“妇女之家”负责人培训班和“最美家庭”示范点创建培训班,既提升了理论水平,又拓宽了工作思路。分层次提高,针对处级女领导干部、女企业家等,以“和谐家庭、精彩生活”为主题,举办女性礼仪形象、婚姻家庭等专题讲座,组织廉政警示教育观摩活动;针对巾帼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开展新产品、新信息、新技术的推广与培训;针对两纲成员单位联络员,赴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了干部能力与素质提升培训班,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与“建家、管家、用家”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了妇联干部谋事、干事的能力与水平。
三、抓目标管理,促使基层工作产生不竭动力和新鲜活力
通过目标化管理,促使全盟各地、各级妇联干部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注重实干、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各地在工作中比学赶帮的劲头十足,妇联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全盟妇联系统整体班子队伍建设水平和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一是在争取旗区党政重视上,每年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将工作经费、嘎查村妇代会主任报酬等难点问题列入盟委对旗区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监控项目,占总体评价2分,加大动态监控、进展反馈、即时督办工作力度,有力推动了重点问题的解决。二是在强化旗区妇联管理上,每年召开务虚会议,下发目标管理责任书,分为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进行目标考核,鼓励基层抓重点、出亮点;采取信息查办、电话询办、实地督办、季度通报等形式加强目标监管;组织旗区妇联主席进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情况考核暨旗区亮点工作观摩,促使各地以观摩考察,查找不足、自加压力,产生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劲头。三是在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上,修改完善了机关干部量化考核办法,建立工作目标台帐,加大平时考核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妇联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四、抓待遇落实,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早在2013年,在盟委、行署领导高度重视下,就设立“妇女之家”建设专项经费,每年拨付50万元,实现妇女人均5元钱经费,旗区按照人均2-3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探索建立了苏木镇妇联主席由女领导干部兼任的工作机制,阿右旗苏木镇妇联主席全部由女领导干部兼任。以政协提案、政策引导、监督检查,推动解决了嘎查村妇代会主任报酬问题,各地妇代会主任年报酬在1200元至4532元之间不等。累计投入20万元为基层配备了电视机、音响、照像机、电脑、打印设备和演出服装等,通过资金、设备向基层倾斜支持,带动了“妇女之家”队伍强起来,工作活跃起来,人气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