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任务再发力】阿拉善盟:生态转型玩转绿色产业

17.08.2015  10:03

   今天的阿拉善,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阵痛。

  二产独大、工业经济结构单一、资源依赖度过高、环境约束空间不断收窄——日益严峻的下行压力,给经济结构体质偏弱的阿拉善盟带来了不小冲击。

  困境也是机遇。阿拉善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谋划前提,认准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基调,积极发掘新的资源优势。

  壮大沙生植物产业,实现生态保护治理和促进富民兴业双赢的绿色发展;延展文化旅游、奇石和交通物流业发展格局,充分释放生态红利和观光资源的绿色效益;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打造风光发电新能源产业链,建成重要的绿色能源生产输出基地;以精细化、洁净化、循环化的生态环保标准为目标,推动传统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的升级改造……今日阿拉善在新型化、绿色化道路上稳步快行,为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注入强大动力。 

   【观点摘要】

  云喜顺(阿拉善盟委书记):

  优质的生态环境才是赖以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推动传统化工产业的新型化、现代化,根本出路就在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精细发展。

  冯玉臻(阿拉善盟盟长):

  全面发力弥补短板,深刻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绿色产业、“无烟工业”的比重,是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

  要解决市场推广和旅游目的地构建问题,将巴丹吉林沙漠等一系列阿拉善独有的自然风光,通过广泛宣传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刘文锦(阿拉善晟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能源产业的前景无比广阔,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用之不竭。

   壮大沙生植物产业 实现生态保护治理和促进富民兴业双赢的绿色发展

  小小沙葱,竟然能让零产出的沙荒地富得流油滴水,哪里能找到这样的好事儿?

  为了给自己解馋而探索沙葱冬季种植的阿拉善左旗农民谢平,可谓极品吃货。曾经,酷爱吃沙葱的他将这种沙生野菜种进了大棚,解了冬季吃不上沙葱的馋;如今,带领着上千名乡亲们从事沙葱大棚种植的他,又在一片又一片被遗弃的沙荒地上成功实现了沙葱的驯化种植。

  “谢平也是我一个很好的农民朋友,他给我算过这笔账,沙荒地上种了驯化成功的沙葱,前3茬割葱、后1茬收籽,一亩收入4万元不在话下。”7月10日,阿拉善盟委书记云喜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曾经不长“正经庄稼”的沙地也能变成聚宝盆,说明了沙生植物产业的巨大潜力,更说明了优质的生态环境是赖以发展的第一资源。

  沙生植物产业化,是阿拉善“三牧”工作的突破口,今年,当地沙生植物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占全盟农作物总播面积的42%。

  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产业定位,阿拉善盟在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持续发力,特色化的现代农牧业正是主攻方向之一。

  科技支撑力度,决定着产业现代化、新型化的高度。阿拉善盟稳步推进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建设,与自治区科技厅签订了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协议。目前已经完成前期调研、对接座谈、规划编制和相关文件报备工作。

  加快11个沙产业研发项目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又启动了12个研发项目;

  发展节水高效特色作物种植,不断加快推进沙葱、黑果枸杞等珍品级的沙地作物走向节水高效、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全国首个骆驼产业科技园、圣牧高科有机婴幼儿奶粉等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进驻,目前已经发展到28家;

  与蒙草抗旱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建设珍稀沙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沙生植物产业方兴未艾的阿拉善,让生态环境保护和富民产业亲密握手。

  今年,他们要完成150万亩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其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各30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连续3年保持在“百万级”水平。上半年,全盟完成人工造林28.3万亩,飞播造林21万亩,在沙漠边缘形成一道道绿荫锁边。

  沙草产业的逆向拉动,使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深度融合。近3年,当地人工种植梭梭近100万亩,接种肉苁蓉30万亩。

   【链接】阿拉善:绿色生态就是核心竞争力——专访阿拉善盟委书记云喜顺、盟长冯玉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