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老额吉的“吉祥年馍”

09.02.2015  19:39

  年味渐浓,2月7日,记者来到巴彦浩特怡和小区蒙古族老额吉萨仁高娃的家,推开她家的门,一股香浓的油炸味道扑鼻而来,身着蒙古袍的萨仁高娃热情地为记者端上奶茶,“快过年了,我专门从牧区来为女儿做年馍,忙活了三天,今天终于都做好了,这些都是我做的。”萨仁高娃老人指着满满一桌子的年馍笑着对记者说。各种形状的年馍一层层摆放在几个大盘子里,上面还放着奶皮、奶酪等美食,让人禁不住咽口水。仔细看看,这些年馍摆放的很有特色,好像是一座座美食的“积木”,只能从最上边一点点拿着吃,特殊的摆放手法显示着蒙古族传统美食的一种韵味。

  “过春节做年馍是我们的传统,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做,很遗憾。”萨仁高娃老人说,她很喜欢做年馍,刚开始只会做一两种,现在有十几种,都是慢慢摸索和不断学习出来的。2012年,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在阿拉善流传多年、濒临失传的“传统吉祥年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左旗举办了阿拉善首届“吉祥”杯迎新春传统吉祥年馍大赛。在那次比赛中,萨仁高娃老人的年馍造型精美、色泽搭配巧妙、味道醇香可口,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最终获大赛优秀奖。

  阿拉善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多元饮食文化,并传承至今,吉祥年馍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盟广大牧民在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有做年馍的习惯,年馍花样丰富、满满当当地摆放在盘子里,有些年馍摆七层、九层、十三层等,预示着一年生活充实,日子红红火火。

  年馍不仅仅是食物,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萨仁高娃老人用自己的心血,制作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年馍,成为我盟吉祥年馍制作者中的佼佼者。“我老了,这些制作年馍的方法,我都教给自己的女儿,希望她能学会,千万不要把我们的传统丢掉了……”看着餐桌上层层叠叠的吉祥年馍,萨仁高娃老人由衷地感慨道。(记者 斯琴高娃)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