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十个全覆盖”工程良性互动

14.12.2015  09:20

  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

  ——阿荣旗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十个全覆盖”工程良性互动

  眼下虽然已进入冬季,走在兴安脚下,来到阿伦河畔,却依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感受到阿荣旗人民持续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如火热情。

乡村喜事多“民生温度”高       “以前村民住的是土坯房、石头房,冬天灌风冷呵呵,夏天漏雨蚊蝇多。现在,我们这些庄稼汉也住上了新楼房。空调、电脑、电冰箱,还有家具、整体厨房全是名牌,有的人家还买了小汽车,咱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说起这些,新发乡大有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柏林难掩脸上的笑容。 “没想到我的家乡会变得这么漂亮。”“没想到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没想到屯里也有了水泥路。”       ……       初冬一场轻雪飘过,走进阿荣旗每一个村屯,人们争相诉说身边的变化,抢着介绍发生在自己村里的喜事。       “来到村里转一转,大街小巷首先看,各家各户房咋样,是否都有电线杆,学校房子牢不牢,商店商品全不全,卫生室里看一遍……”听着脍炙人口的快板,三岔河村的林荣章亮起了嗓门:“我举双手欢迎咱们自治区的好政策,为老百姓造福啊。生活富了,日子美了,环境变了,我太知足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阿荣旗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发展和改善民生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日益贴心的“民生温度”。       产业发展快 农民腰包鼓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阿荣旗立足比较优势,为每个村都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有力支撑,逐步形成“一乡一业、多村一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发展支撑“十个全覆盖”工程,促进产业发展与工程建设的良性互动。       新发朝鲜族乡东光村就是阿荣旗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缩影,该村从突出朝鲜族的民俗风情和打造田园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几个方面完善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集民俗体验、田园休闲、商务度假、生态人居等功能为一体的朝鲜族风情小镇吸引着众多游客,水稻加工、劳务输出和特色文化旅游三大支柱产业支撑起这个美丽乡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0万元。       走进三岔河镇白桦泉村中草药种苗繁育基地,绿野中草药产销合作社理事长如数家珍:“我们基地主要种植赤芍、白鲜皮、玉竹、苍术等药材品种,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苗和药材销售到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带动周边村民开发治理500多亩荒地种植药材,每年创收200多万元。”       向阳峪镇松塔沟村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了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柞蚕、肉牛、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了户均一栋大棚、户均一把蚕场、人均一垧承包田、人均养殖一头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没有产业的发展,新农村只能是一次性的“盆景”。只有产业跟上了,经济繁荣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和拓展。目前,阿荣旗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50家,组建家庭农场100家,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5个,打造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1家,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产业发展奔上致富路。       干群肩并肩 携手扮家园       穿上平底鞋,换上劳动服,阿荣旗2716名引领员奔赴一线,“零距离”“全天候”驻村服务农民群众。他们逐村逐户走访,在老百姓炕头上谈心,在田间地头指导,不完成任务决不撤回,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与引领村结下了深深的情谊,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亲戚”。       “金风送爽,秋实无限好,古稀放眼知多少,盛世和风缭绕。全覆盖就是好,迎来康庄督导。净化污泥浊水,乾坤如此多娇。”这是复兴镇红毛沟村颇有“墨水”的张文超老人赠给阿荣旗国税局驻村工作队的《清平月·心声》。据了解,在一个多月的驻村工作中,该局干部帮助村民拆除危房56栋,组织村民新建房屋35户、维修房屋76户,新建砖墙2.2万米。(记者韩忠华)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