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音河乡积极探索“321乡镇管理模式”

24.04.2015  18:39

  巍巍兴安岭下,滚滚音河东畔,山水间的内蒙古阿荣旗音河乡是闯关东的重要驿站。“音河”为满语“水流舒缓”之意,以达斡尔、鄂温克族为主体,全称为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位于阿荣旗西部,与扎兰屯市达斡尔乡隔河相望,素有阿荣旗“西大门”之称。全乡总面积558.3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其中2个民族村、1个猎民村),44个自然屯,42个村民小组,全乡4973户,13100人,其中党员434人,主体民族居民488户,1884人。

  阿荣旗音河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村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同乡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农村党员群众的增收愿望同乡镇党员干部的引领方式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党群之间的沟通缺乏。面对这样的课题,音河乡党委以党员群众需要为镜子,创新“321乡镇管理模式”,即“三搭两管一引领”,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三搭:搭建党群信息传递平台、党群工作服务平台、党群活动交流平台

  音河乡党委积极搭建党群信息传递、党群工作服务、党群活动交流三大平台,在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处架起一座连心桥。

  搭建党群信息传递平台,破解信息传递“还差一公里”的断档问题。信息传递的不畅通会影响农民生产生活,阻碍方针政策落实,疏远党群干群关系。乡党委以群众需要为导向,利用村村通广播、手机短信平台、网络媒体等便捷、易用的现代通讯媒介,建立了农民实用信息服务立体式传递系统,全方位、全天候向党员群众播报天气、市场、农技、政策等实用信息。一是手机短信平台随时“发”。收录全乡部分党员群众手机号码,按照政府职工、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贫困户等进行分类,及时为其发送所需求的信息;二是村村通广播定期“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播发计划,定期传递党的声音,并将《音河动态》及时向全乡党员群众播发,让党员群众在田间地头就能听到乡党委政府想做、要做的事情;三是网络媒体事事“挂”。建立音河党建云平台和富吉金桥网,将各类信息特别是视频信息挂到网络平台,在乡政府所在地富吉村建立信息化教室,免费开放,方便党员群众随时查阅所需信息。

  搭建党群工作服务平台,破解群众办事“隔着一层纸”的机制问题。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最贴近地气、靠近群众的基层政权,直接肩负着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服务管理的重任。音河乡党委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打造党群工作服务平台。一是推行“一站式”审批。将民政办、合管办、农经站等十家单位整合在一起,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将27项惠农业务的审批权下放到便民服务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并执行AB岗位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时间段岗不离人,同时,在政府一楼大厅设置了办公室导引台,每个办公室门上都标注了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让群众能够找到人办事;二是厉行“亲情化”服务。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服务引领台,安放包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相关责任人、服务电话等内容的便民服务图版,通过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流程、执行首问负责制,让办事群众知道怎么办事、找谁办事;三是执行“全天候”接待。将巡回法庭、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整合到群众接待中心,开创“白+黑、五+二”群众接待模式,执行“全员接待群众”制度的实行,确定了“党委政府分工合作、属事和属地相结合”的群众接待原则。

  搭建党群活动交流平台,破解党群奋进“不使一股劲”的目标问题。目前,部分地区党员群众难以完全拧成绳、抱成团的主要原因是相互之间缺少清晰透彻的了解。音河乡党委以富吉党群活动中心为依托,一是建立包含本乡建制沿革、发展脉络、引领工作、党建成果等内容的党建中心,让干部和群众清晰地掌握全乡发展历程、前进方向,知道劲往那里使;二是建立展示达斡尔族、鄂温克两个主体民族生产、生活、文化、体育、宗教等内容的民俗馆,通过对比的手法,让党员群众知道两个民族生产生活习惯的区别、民族发展的历史以及下一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三是将农业部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呼伦贝尔市农村党员培训基地、阿荣旗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落地富吉村,依托“一个培训教室(富吉培训教室)、两处培训设施(富吉宾馆、富吉饭庄)、三所学校师资(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林业学校、黑龙江农科院)、四个参观基地(白瓜籽产业园区、富吉肉牛养殖小区、党建中心、民俗馆)、五十门可选课程(涉及农业、牧业、林业等内容的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五十门)”,打造出了培训产业的基础条件和雏形,目前,该培训基地已成功开班8期,共培训800人次,全面提高党员群众的理论修养和发展能力。通过党群活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引起党群间的共鸣,有效地将全乡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