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隆昌镇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

03.03.2016  11:46

   真正把党的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初春的巴林左旗隆昌镇,春寒料峭。

  走访这里的每一处村落,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一处处新建的砖瓦房,听到的是一个个装满了致富希望的产业项目,展示出隆昌镇32个乡村的美丽画卷与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前景。

  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左旗工作队与隆昌镇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推进项目之一。工程总投资3460万元,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1100万元,重点完成危房改造1144户、院墙整治6.1万延长米、街巷硬化61.1公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节前后是农闲时节,记者在这里看到,各嘎查村正热火朝天地为今年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备料,汽车、拖拉机出出进进,将一车车砖瓦水泥、围网卸到村里。

   注重规划先行,着力解决“怎么建”问题

  “十个全覆盖”工程如何做到“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体现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要求?隆昌镇在切实做好村庄建设规划上下足了功夫。

  定调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之初,该镇组织召开“大干一年,敢叫旧貌换新颜”动员大会,对“十个全覆盖”工程作出科学谋划和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干部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等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现场观摩,为以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起到思路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确保行动早、站得高、走在前。

  做规划。做好村庄建设规划的同时做好产业培育规划。重点抓好省际通道、305国道沿线和产业基础好的村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鼓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林、庭院经济、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做好乡风文明规划。坚持“建管并重”,开展“最美庭院”、“敬老好儿媳”等评比活动,推行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培育讲卫生、讲文明的新农民。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培育规划、乡风文明规划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部内涵丰富起来。

   充分发动群众,着力解决“谁来建”问题

  如何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花较少的钱、获最大的建设实效?旗工作队与镇领导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立足工程建设实际和财力状况,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干群合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比如,在危房改造过程中,由政府免费提供砖瓦、水泥等材料,群众自发采取自建、互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造建设。姜家湾村李志伟家的3间正房和3间厢房是他自己找亲朋好友帮忙盖起来的,所用的工具也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跟村里其他全部承包出去的村民相比,我这几间房子能省近两万元。”李志伟说。在古北口村,一条横贯全村的3公里主街道在群众投工投劳的帮助下,仅用一个月零两天就竣工通车,多年来困扰群众的出行难题被彻底解决。据统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全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折合资金1100余万元。

  特别是在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全镇32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开展了两次村庄卫生整治集中会战,群众自己动手清理柴草、粪堆、庭院等,累计投劳1.2万余人次。

  节约建设资金。工程施工过程中,该镇坚持规划为本,杜绝超预算建设。按照“因村制宜、各具特色、节约资金”的原则,把工程建设与各村实际、民风民俗有效结合,最大程度节约建设资金。

  资金阳光监管。发挥好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对工程实施、项目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监督,让“十个全覆盖”工程在阳光透明的环境下推进实施。工作中,该镇给每户群众发了一份项目资金清单,让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资金发放上,镇里坚持户主签字、领导小组签字、施工方签字后才逐级上报,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

   坚持因村制宜,着力解决“建什么”问题

  左旗坚持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头号民生工程,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顺应群众期盼。

  科学确定建设项目。重点实施危房改造、街巷硬化、院墙整治、村庄环境清理等工程,在重点打造姜家湾、半拉沟等9个自然村的基础上,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发展模式。

  突出产业发展。充分考虑村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因素,全面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模式,以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规模大户建设为突破口,以种养协会为平台,发展壮大肉驴、育肥羊、油桃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多渠道加快各村经济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村规民约,注重长效管理。以强化村规民约、整治村庄环境为切入点,制定包括村内环境卫生、便民服务流程、卫生常识普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并在各村醒目位置设置专栏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村规民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通过推进以“四清”为主的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造,抓好村容村貌整治、破旧土房拆除等工程建设,推行“门前三包”卫生保洁制度,打造形成村民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环境整洁、村风良好的美丽乡村。

  “十个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为隆昌镇农牧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生活环境变好了。以前群众是生活在土里、泥里、灰里,现在就像生活在城里、梦里、画里。以前的村庄环境是一片破败的景象,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断壁残垣、人去屋空,家乡成了外出者记忆中的故园,现在通过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庄实现了美化、绿化、净化、亮化。

  家乡观念变强了。以古北口村为例,村里每年外出务工150多人,自实施“十个全覆盖”以来,村庄的变化通过电话、短信、照片等方式传递给这些外出的人,让他们远在异乡也能感受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温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至少40人从外地赶回来建设自己的家园,并表示将留在村里发展农业生产。

  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变近了。该镇把开展层级示范抓引领活动与实施“十个全覆盖”紧密结合,通过入户调查,知道了群众想什么,旗镇村三级干部就干什么。在项目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驻村干部与群众一起清理街道、硬化道路、改造房屋,对于外出务工、年老体弱的群众,亲戚、邻里之间都互帮互助,共建美丽家园。许多人感叹道:“干部晒黑了,村庄变美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记者孙国权 邱静 通讯员王晓宇)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