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创新社区工作提升服务功能

14.03.2016  13:26

  近年来,集宁区在社区阵地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功能打造和改革创新五个方面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管理社会、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等各项工作,有效实现街道社区党建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多措并举,全力加强社区阵地建设

  把“有处议事”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2012年以来,通过新建、改建、配建、购买、腾退、惠民园提供等办法建设51个社区,其中1000平米以上高标准社区达到30个。特别是将财政局、法院、人社局、党校等办公大楼无偿划拨给社区,打造全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成为解决旧区社区阵地紧张、没有规划用地等突出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广开途径,切实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推进社区“两委”换届,71个有换届任务社区全面进行了“两委”换届,红楼等5个社区采取直选的办法进行了居委会换届,新选举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8岁,比上届降低6岁,大学生“两委”班子成员207名,社区班子得到进一步加强。

  配强社区工作人员,公开遴选了20名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公开招聘638名社区工作者,通过人员优化配置和加强考核管理,有效避免人浮于事、素质不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组建志愿者队伍。按照各取所长、各尽所能的原则,组建了社区党员服务队、治安巡逻服务队、卫生监督服务队、群众文化服务队等8大类6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伍,让社区志愿者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将符合条件的民间组织注册登记为社会组织,进一步提升了他们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教育培训。

  先后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分10多个批次赴青岛、上海、北京、南京、常州、武汉、成都等地学习培训,同时开创性地实施了社区书记赴北京东城区挂职锻炼工作,为集宁区社区功能打造和品牌创建发挥了关键作用。

  创新人员管理模式。按照“一居一委一站一中心”的模式,构建扁平化的“街道—网格”管理服务体系。

  在社区服务大厅实施社工“值班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性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工作者轮值网格,从而实现街道社区工作者“一人多岗和一岗多能”,由“专才”向“全才”转变。

  创新思路,全力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按照区委提出的“管理社会、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社区三大职能,集宁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着力打造和提升社区功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区域化党建”方面。在街道社区普遍成立了非建制性街道联合工委、社区联合党委和行业特色党支部,建立起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化共建制度等党建工作机制,切实打造了“共治家园”、“在职党员进社区”等30多项特色党建品牌。

  在“网格化管理”方面。按照“六清四性”的原则划分网格。整合党员、志愿者、社工等多方力量,组建服务团队全面进驻网格,为居民提供组团式、精细化的服务。

  在“精细化服务”方面。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联盟”,努力构筑政府公共服务、居民自我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公众志愿服务、市场提供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了“六园一港”、“多彩社区”、“365阳光服务”、“四类管理”、“微社区·微梦想”、“服务联盟”等特色服务品牌。

  在“信息化支撑”方面。在集宁区范围建立了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网合一”的基层组织网格化智能管理服务新模式,全面形成以网格、社区、街道、职能部门四级共享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初步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2015年,在建成十个街道办事处智能指挥分中心的基础上,又建成了集宁区基层组织建设网格化管理智能指挥中心。

  在“持续化改革”方面。实施了“重心下移、人员下沉、事权下放、经费下划”为主要内容的街道社区“四项改革”。全面下放12个方面20多项权利,进一步创新了社区治理的方式和内容,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在五城联创工作中,创造性地推出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小区工作,市区两级197个单位包联小区院落553处。

  同时,学习借鉴武汉、成都社会管理先进经验,进一步将社区的管理服务重心延伸到居民小区,各街道全部成立了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全面实施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方共议”制度,建立了党组织引领、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参与的小区管理服务新格局,实现了小区党组织体系、自治组织体系、社会组织体系和物业管理服务体系的“四个全覆盖”。特别是,社区孵化社会组织工作全面展开,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职能,服务居民群众的功能正在不断加强,而且势头良好。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