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发展民生事业综述
近年来,集宁区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市委“五区”定位,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积极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更多老百姓得到更好服务和更多实惠。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惠泽城乡更多居民
近年来,集宁区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为主体,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
“低保领得钱多了,日子过得舒心,心里更踏实了。”在马莲渠乡农民王永看来,低保金就是自己养老的一份保障。
集宁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为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城乡低保救助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大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效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2013年,集宁区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在上一年371元的基础上提高到435元;月人均补助水平在原来的306.4元基础提高了36.8元,达到343.2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在2012年2264元的基础上提高了667元,达到每人每年2931元。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扩面更加密实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保险服务对象由起初单一的国有企业拓展到城镇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并逐步实现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四个险种的统一经办和管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确立。
“以前养老靠儿女,现在我们不依靠孩子完全能解决养老问题。”家住新体路附近的居民谢政爽朗的声音中透着一股自信。
截止2014年11月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9615人,完成上级下达全年任务数37500人的106%。其中享受待遇人数为10510人,政府代缴人数为18180人,续保缴费人数为10925人。上级补贴348.6万元,1—11月共发放养老金1093.96万元。
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实现稳定就业
“以前在外是给别人工作,对办企业没经验。回来后通过学习如何创业,避免了在这个过程中走弯路。”集宁区大富圆餐饮公司雷峰回乡后创办了自己的餐饮公司,生意很红火。
针对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的规律和需要,近几年,集宁区陆续开展了众多公共服务性质的组织活动,为农村劳动者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岗位信息、优惠政策和免费技能培训。
“我在西安上的大学,毕业后能在家门口就业很高兴,工资也比较理想。”在时代佳欣集团就业的武娟说。该集团一位姓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集团自成立以来,业务逐渐扩大,目前解决就业700多人。
2014年以来,集宁区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把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加强职业介绍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千方百计促进劳动者就业,确保全年就业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5750人,完成5600人目标任务的102%;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07人,完成1200人目标任务的11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91人,完成1400人目标任务的17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772人,完成13000人目标任务的114%;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628人,完成1200人目标任务的219%;城镇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619人,完成3500人目标任务的122%;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3888人,完成3000人目标任务的130%。失业保险参保20270人,完成20000人目标任务的101%。零就业家庭188户,安置188人,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当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我们年纪大了,平时有个头痛脑热的,村卫生室就可以解决。”白海子镇黄土场村村民赵文永说。
去年,集宁区在“十个全覆盖”建设中,在大十号、三股泉、南洼三个村新建了卫生室。同时,集宁区卫生局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013年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印刷健康教育宣传资料420种,发放宣传资料约141885份,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700余次,举办健康讲座200多次,健康咨询7314人次。
2014年,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340元提高到39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为70元;门诊统筹人均报销由70元提高到100元;调整扩大了重大疾病病种保障范围,将恶性肿瘤全部纳入重大疾病报销范围;大病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5万元。
去年,集宁区农民参合人数79166人(根据区统计局提供户籍人数,实际人数为5.62万人),参合率为141%,共筹集农合基金554.16万元。截至5月底,集宁区合管办大病统筹报销人数985人次,报销金额609.18万元,为各旗县279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56.38万元,门诊统筹补偿218.62万元,为169对新婚夫妇婚检支出4.39万元,共支出988.57万元(不包括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直报)。
同时,集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街道办事处为单元进行设置,一个办事处设一个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社区居委会进行设置,每个社区居委会设一个服务站。
集宁区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现已建设完成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4家,基本为民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自治区编制集宁区设立七所,分别是新华街、桥东、前进路、泉山、虎山、新体路、常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去年集宁区四个基层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基本医疗服务,使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基层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在方便农民就医的基础上,减少农民医疗费用,不让农民因病返贫。
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文体惠民亮点突出
时下虽然已是隆冬时节,但每日早晚,在集宁区公园广场、小区空地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和着激情澎湃的音乐,男女老少都动了起来,跳舞、玩滑轮、打篮球……人人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近年来,集宁区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使全区文化体育事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每天,集宁区虎山办事处文化社区里非常热闹,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打乒乓球、打扑克、下跳棋、读书看报。天天来这儿的赵国柱美滋滋地说:“以前吃完饭后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跟朋友打牌,现在每天来这儿打会儿乒乓球,既热闹又能锻炼身体,我是越活越年轻了!”
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农村,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文化走出传统的节庆文化活动单一形式,以社区、广场等为阵地开展“六进社区”、“三下乡”、“百场好戏”、“全市文艺会演”、“下基层”、“百姓舞台”等一系列惠民演出,为城乡广大群众送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近两年,共组织公益惠民演出150余场,观众人数达10万人次。
调整学校布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解决集宁新区适龄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按照集宁区委提出的要统筹考虑新老城区所有学校布局的指示精神,2012年,撤销八中初中部,在原八中校址成立实验小学分校;2012年9月新学期,位于新区白海子镇的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学校亿利东方学校开始招生;2013年3月,长征路小学与九中合并,南财政街小学与马桥街小学合并;2013年9月,新区新建的六中、曙光中学、滨湖中学、曙光小学、和顺小学、永安路小学6所标准化学校开始招生;三中整体搬迁到新区滨湖中学。同时,从旧区学校选派一批社会认可度高的名师到新区新建学校担任校级领导及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实现了优质师资的均衡分配。
为解决旧区部分中小学校班容量大、学校规模大的问题,2013年集宁区教育科技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逐步控制办学规模,做好招生工作的要求》,严格控制旧区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班容量,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