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聊聊你的故事吧】“农村需要更多像我们这样的职业农民”

29.10.2016  22:05

  马瑞强(左一)与农民探讨葵花子的生产加工情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晓博摄

  10月的河套平原,秋收将尽。马瑞强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数千亩葵花丰收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内整日机器轰鸣,筛选、清理、包装。

  马瑞强从筛选出的葵花子中随手抓了些,边嗑边跟合作社的工人聊天。这些葵花子按目前的市场价估计能卖400多万元。

  回到办公室,马瑞强调出监控,仔细查看地里的情况。马瑞强说,以后计划在所有的田间地头都装上摄像头,这样就能随时监控各种作物的生长等情况了。“我是个种地的,就要把地种好。”马瑞强说。

  作为种地的,马瑞强的学历着实不低。他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毕业后进入一家央企,拥有稳定的工作。可是仅仅10个月,马瑞强就放弃了这份工作,“我受不了每天朝九晚五。”他说,还是回家种地吧。

  这个“疯狂”的决定,受到了周围人的一致反对,马瑞强就在这一片反对声中走上了自己种地的路。读研究生期间,马瑞强参加过水果玉米社会实践项目,就曾在自己的家乡巴彦淖尔开辟了7亩试验田。他深知河套平原土壤肥沃,灌溉等基础设施发达,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种植水果玉米。

  回乡后,马瑞强成立了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开种水果玉米。为了说服乡亲,他拉着父母先种,自己开着面包车,去18个村轮番做工作,又给农民争取来了农业综合开发补贴和科技推广补贴。即使如此,最终也只有14户农民追随了他的脚步。

  可是,第一年他就赔了15万元。尽管赔了钱,但农民却看到水果玉米零售价高的现实,同样的一块土地,种水果玉米收入能比种普通玉米翻一番。很多人还是动了心,想要跟着种。

  就这样,水果玉米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406亩,到2012年的3000多亩,再到2015年的1.5万亩……2015年销售额达到了2300万元,合作农户每亩地的收入比普通农户多300元。

  2014年,马瑞强成立了内蒙古分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又组建了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400多万元购进大型农业机械,流转土地达到1.5万亩。今年,他再次扩大种植规模,流转土地超过5万亩,作物种类也不断增加。

  作为一名博士,马瑞强在种地的几年中,总会碰到农民向他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因此,马瑞强深刻体会到农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2015年8月,马瑞强在北京成立了云种云养北京科技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云种养手机APP,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打通传统农技服务与农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云种养手机APP,农民不但能够在线进行技术咨询,还能购买农资、联系贷款等。目前下载用户已经超过30万,常年有1万多名农技人员在线为农民提供服务。

  “我是个种地的。”这是马瑞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散户农民无法适应。“农村需要更多像我们这样的职业农民,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发展。”马瑞强说,可喜的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投身农业,他们学习能力强,渴望新知识,正在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

   记者点评

  正如马瑞强所言,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我区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大学生、返乡农牧民工、退伍军人等加入了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为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治区也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通过开设培训班等形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2万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少林 章奎 韩继旺 王晓博 伊舒妮)

[责任编辑 孙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