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蒙汉一家共走致富路

27.07.2015  22:22

  初踏全国文明村镇之一的苏布尔嘎嘎查,映入人们视野的是平坦小油路在村庄环绕,洁白的蒙古包与草原相伴......

  当我们走到一户户牧民家门口时,第一眼看到是“周末有约、天然蒙餐”等一个个招揽游客的牌匾。在嘎查一社的木仁达来家,院落内大大小小的蒙古包有四五个,家中吧台、餐桌、消毒柜等餐饮设备应有尽有。木仁达来告诉笔者,“他从2007年开始发展牧家乐,来这里旅游的客人,可以品尝蒙古奶茶、撒子、炒米、手把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美食。也可以体验骑马、射箭等娱乐活动。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欣赏传统民乐。”当提及到木仁达来一家的收入时,有点谦虚的他说到:“一年怎么也弄10多万”。说起下一步打算时,木仁达来告诉我们,他还想发展蔬菜种植,让游客在光顾牧家乐中多一些采摘之类的乐趣。也希望政府在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给予牧家乐发展有一些好的政策支持。

  嘎查今年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这一东风,嘎查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好多常住户不仅新盖了房屋,而且在院落内搭建起蒙古包,发展牧家乐和农家乐。全嘎查今年年底将有70多户常住户通过牧家乐来接待旅游客人,增加自己的收入。“一个牧家乐,一年10多万收入在这个嘎查不足为奇。”嘎查主任色林道尔计说。

  苏布尔嘎嘎查常住户有180多户,380多人。2010年,民营企业东联集团进驻该嘎查发展旅游景区以来,这些常住农牧民,不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都积极开展养马、搞育肥羊,到旅游区上班,开农家乐、牧家乐。

  家住苏布尔嘎嘎查六社的张永乐告诉笔者,他一共有4匹马,全部都租给景区,在从事拉马工作的同时负责照看养马的棚圈,他的妻子及孩子都在景区工作,全家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十多万元。在到景区工作之前,他们一家人一直都是靠种养殖为生,辛苦不说,还得担心农畜产品的销路,一年下来,一家人只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到景区工作后,工作也不算辛苦,而且每个月还有固定的工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样在景区工作的村民奇万荣说:“在景区前期筹备时,村民们有抵触情绪,不愿意让企业入驻搞景区建设,经常出现堵截施工车辆的事情发生。现在嘎查六社全社人员都围绕着这个旅游景区工作。有的在景区当拉马人员,有的在景区当环卫人员、有的在景区当管理人员。六社的每人每年仅在拉马方面收入达到2万以上。户人口在三人以上的,每年家庭收入都达10万元以上。”

  据东联集团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挖掘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产业,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在雇用人员、实施工程方面都优先考虑当地农牧民。目前,当地常住农牧民在景区工作人员占到景区总工作人员的二分之一。随着东联集团创办的苏泊汗旅游景区日益壮大,不仅旅游区的收入在逐年增加,而且当地农牧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已经形成了旅游区的发展和当地农牧民收入增加的利益共同体。

  随着全市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伊金霍洛旗本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城乡文化互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的宗旨,在全旗部分城镇周边和旅游点上分布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产生活的农家乐、牧家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为农牧民增加收入;同时也有效的带动当地农畜产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乡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乡村地区经济增长。全旗现有农牧家乐经营单位168个,其中大型农牧庄园4个,农牧家乐164个。2014年全旗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75.9万人次,旅游收入4160余万元,解决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950多人。

  如今,在伊金霍洛旗,企业入驻地方搞文化旅游发展、农牧民围绕文化旅游实现增收,掀开了蒙汉一家同走致富路新篇章,勾绘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蓝图。(高海东 张瑾)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