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在后山大地200年的“非遗”

23.03.2015  13:57

  村民们扭起欢快的秧歌,踢着粗犷的股子。记者 吴杰 摄

  车辅渠二月二灯游会发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每三年为一届,灯游会一办便是六天,二月二为正日子,踢股子、扭秧歌、转九曲、打坐腔等众多民俗活动都会在这一天轮番登场,是一场综合性乡间娱乐盛会。

  本报讯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固阳县金山镇车辅渠村从一大早就沸腾了起来,今年车辅渠二月二灯游会将申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民俗活动如今又让这座大后山的小村庄焕发出光彩。

  下午2点多,车辅渠村的小广场上就围满了人。75岁的梁大娘早早就挑了个好位置等着活动开始,“年年都要来参加,今年还把孙子也带来了,让他也看看固阳这传统的活动。”

  车辅渠二月二灯游会发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每三年为一届,灯游会一办便是六天,二月二为正日子,踢股子、扭秧歌、转九曲、打坐腔等众多民俗活动都会在这一天轮番登场,是一场综合性乡间娱乐盛会。

  换上了秧歌服、扮上了浓妆,55岁的王小平站在村民里格外醒目。当了30多年车辅渠村秧歌队的队长,让他对灯游会融入了更多的情感。“秧歌队由40多位村民组成,我们全家就有7个人参加了。”王小平的脸上漾起憨厚的笑容。

  入夜,小广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喧天的锣鼓、热情奔放的踢股子赢得村民们阵阵叫好声。赶来看热闹的刘俊也激动地跳到了场上,跟着表演起来。“今年的活动比往年的更好看,来看的人更多,规模更大。”他啧啧地称赞着。

  离小广场不远的地方是转九曲的灯场,横成排、竖成行的盏盏彩灯宛若朵朵花朵含苞待放,灯场中心栽一根4米高的旗杆,一些转弯处立着的小旗上写着“国泰民安”、“四季平安”等吉祥话。人们排着队依次步入灯阵,赏灯祈福,犹如一条缓缓流动的灯河。

  活动的负责人吴大海告诉记者,“转九曲首先在灯场上画好图案,而后在能并排走开两人的通道两侧,每隔两米摆放一块空心砖,把一米长的小木棍插入上面的洞内固定,再把预先粘好的彩色小灯笼托放于木棍顶部,里边安放蜡烛,入夜时点燃。这样的小灯笼一共有365个,象征着一年的365天,人们从入口进,从出口出,顺顺利利地走完灯阵,就意味着来年顺顺当当、平平安安,是村民们的一种心理寄托。”

  车辅渠二月二灯游会是包头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也是固阳县重要的民俗资源。固阳县文化馆馆长周慧茹说,“今天我已经是第三次来,为车辅渠灯游会申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准备。灯游会形成发展与固阳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民俗学、文艺学、音乐学等价值。这样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让村民之间更和谐、凝聚力更强。”(记者 赵遐)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