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有形之手”捂不热“奶农寒冬”
19.01.2015 13:08
本文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因为多个省区市因企业需求量下降,先后出现奶农倒奶、甚至卖牛之后,“倒奶事件”持续发酵。这个被舆媒称为“奶农的寒冬”的冬天,相对于奶农而言,的确有点“冷”。
当然,也有一个大的利好消息。1月8日,农业部紧急下发通知,协调处理卖奶难的问题,稳定奶业。这正如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言,似乎又给经历严寒沮丧心灰意冷的奶农们,带来了一丝丝“冬日的温暖”,黑暗中终于一缕曙光初现。
不过,依笔者来看,政策性的支持不一定能让奶业长足发展,市场法则使然,既不会相信眼泪,也不会相信悲情式的“一倒了之”,适者生存才是供求双方应该遵循共同的市场规律。捂热“奶农寒冬”别光指望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
这次国内鲜奶滞销事件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奶农购进更多奶牛,生产了更多鲜奶,比如进口奶粉价格越来越低,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导致国内乳企只能减产等等。说到底这是市场的自我调整,是一种正常现象,政府“有形之手”真要介入,也必须是通过更多的市场手段而不能违背基本的市场规律。
进一步说,奶农和企业都是市场的主体,利益是双方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双方既享有平等的市场地位,也就应该遵循共同的市场规律。市场是有风险的,这就决定了既然利益共享,就得风险共担,如果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任何一方“转嫁风险”,既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也有失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天下哪有只赚不赔的买卖?
政府部门关键时刻运用好“有形之手”,一定程度上的确能起到捂热“奶农寒冬”的作用。但前提也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靠市长虽能解决一时之困,靠市场才是长久之计。(张友江)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本文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19.01.2015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