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4项改革典型经验受到肯定

27.05.2019  18:21

    一直以来,呼和浩特市聚焦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典型。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公益诉讼改革、“放管服”改革不动产“一窗式”综合受理、商事制度改革等典型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的肯定推广。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成效明显

    在全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我市制定了征地片区综合地价补偿标准,较之前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上涨10%—21%。呼和浩特新机场、前夭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5个土地征收试点项目,试行“三公告、一评估、一听证、一登记、一协议”程序,共征收土地6.9万亩。和林县6100多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中2300人已享受待遇,按年龄每人每月可领取800元—1500元。先后组织952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其中771人已就业。在大新营子村探索留地安置,为1684名被征地农民每人保留1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

    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中,按照“村委会申请、地价评估、民主决策、乡镇审查、部门审核、政府审批”的流程,以建立同权同价、流程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为目标,制定了4个办法,进行了1个课题研究,有效盘活了农村集体土地资产,增加了农村土地财产收益,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促进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为构建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奠定了基础。开展了38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办理完结3宗。其中,金丰面粉厂在和林县信用社成功办理抵押贷款100万元。

    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以夯实农村集体土地权能为基础,结合易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工作,积极引导当地农民腾退闲置基地,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和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完成和林县150个行政村(农场)653个自然村的户籍户数、人口、常住户数、人口和院落的摸底调查统计。充分发挥村级规划作用,开展了52个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结合改革试点相关政策,在盛乐镇姑子板村、大林坝村和黑老夭乡羊圐圙村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退出,3个村可腾退闲置宅基地1000多亩,村集体统一整合后进行入市,按出让用途可获取2万元/亩—6万元/亩的土地增值收益。 (下转第2版)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改革全面发力

    针对当地发生的破坏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及其他有重大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案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职能作用。去年,全市检察机关共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251件,实现公益诉讼规定领域的全覆盖。最高人民检察院委托的第三方对我市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全国人大代表调研考察团和4个非试点省检察机关现场观摩我市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的庭审,对我市开展公益诉讼试点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在“放管服”改革中,我市设置不动产登记、交易、税务综合受理窗口,将原来的先交易、后核税、再登记串联式受理模式整合为“五个一”的“一窗式”综合受理模式,即一次取号、一套材料、一个平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通过信息共享交换材料,使流程化繁为简,作为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另外,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工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实施意见(试行)》,今年5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举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启动仪式,并首次颁发“拿地即开工”施工通知书,率先在自治区实现“拿地即开工”,将有效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商事制度改革效率不断提升

    我市在全区率先开展了“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全面推行“32证合一”和“证照分离”,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涉企证照大幅精简,以“减证”促“简政”。

    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加强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信用监管力度,构建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和信用监管格局。

    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实现工商注册登记业务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公示的全流程网上办理,行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到100%,全面推行市场主体“审核合一”登记制度,提高登记效率。(李海珍)

    原标题:首府4项改革典型经验受到肯定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