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内蒙古发展·重大项目】稳增长 调结构 促转型 惠民生 全力以赴确保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08.10.2016  14:06
      【编者按】全区2016年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后,全区各盟市立即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抓好重大项目的服务和推进工作,形成上上下下狠抓项目落实、服务项目建设的工作氛围,并集中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打下基础。重大项目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牵引作用,对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内蒙古日报》推出《促进内蒙古发展·重大项目》专题报道,集中报道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的举措做法。

  在全区2016年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作重要讲话指出,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第一抓手”。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上再发力,争取开工一批、强力推进一批、全面建成一批、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要在转型升级上做文章,要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要在招商引资上出实招,要在优化环境上见实效,要在资金筹措上多动脑,要在全程管控上抓到位。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各类项目竞相建设的生动局面,坚决打赢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

呼和浩特市城市快速路BRT站台外观。

  呼和浩特市

   【主题词】高效扎实推进重大项目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举全市之力高效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全年围绕转型创新、自治区迎庆、民生发展、资本合作安排的总投资56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2亿元的371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正在陆续开工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支撑,是首府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的重要保障。呼和浩特市今年安排的重大项目中,在围绕转型创新方面,加快推进了总投资140多亿元的京能盛乐2×35万千瓦、和林电厂2×60万千瓦、托电五期2×66万千瓦机组建设,目前这几个项目已有部分投产。此外,总投资160多亿元的中环光伏一、二、三期项目已经投产,四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晟大能源、环聚新能源等19家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总投资200多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开工建设,沃特玛等20家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500多亿元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数据中心加快推进,服务器能力达到70万台,百度、浪潮等30多家知名IT企业相继入驻。

  在围绕自治区迎庆方面,目前,总投资370多亿元的首府地铁一二号线已开工建设,三四号线正在积极申报;总投资400多亿元的机场迁建工程7月30日获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总投资200多亿元的快速路全线通车;投资100多亿元,新建的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国家足球(北方)训练基地、美术馆、规划展览馆、儿童探索博物馆、游泳跳水馆、体育馆、“文化客厅”连体项目等一批功能性场馆正在紧锣密鼓施工。

  在围绕民生发展方面,呼和浩特市投资500多亿元,大力推进了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引黄入呼”二期项目,“五河两库”“三环两带”以及综合管廊建设等一批重大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让群众享受了更多发展成果。

  在围绕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方面,加快推进了总投资达到1100多亿元的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改造、“塞外安居新城”公租房建设等37个PPP项目。

   链接:

  呼和浩特市城市快速路项目是迄今为止,呼和浩特一次性投资额最高、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市政工程。项目于2014年3月全面启动建设,工程全长65.31公里,共设置13座立交桥,6座跨河桥,12座跨线桥,44座人行天桥,2座地堑式通道,包含BRT快速公交系统、快速路智能交通工程、快速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隔离栏、快速路路灯工程、快速路亮化等附属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16亿元(含拆迁)。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210亿元。

  目前,BRT快速公交系统已完成全线40座站点(包括1座首末站)建设。BRT线路布设在快速路环线内侧车道,全长约46公里,是与快速路系统有效结合的“双快”工程。BRT工程实现了西南部、西部、北部、南部城区客流与呼和浩特汽车客运东站的高效衔接。快速路BRT车站站台采用全钢全封闭结构,内部设有售票厅、刷卡验票机、老弱病残孕专用暖房等,全线按进站形式分为36座人行天桥、4座人行横道。(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洋)

     

岱海国际滑雪场项目。

  乌兰察布市

  【主题词】打造农畜产品基地

  仲秋的乌兰察布艳阳高照。在察右前旗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园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像这样的项目,该市从9月到年底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就有38项。

  内蒙古薯都凯达公司是由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在察右前旗兴建的马铃薯深加工项目,二期工程于9月19日开工建设。此项目为承接京津冀地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转移,着力打造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引进的项目。该项目2016年初引进,4月开工建设。项目一期投资5亿元,现已全面建成;项目二期预计投资3亿元,于2018年建成运营。项目建成投产后,具备年处理马铃薯能力16万吨,产品主要通过代加工和开发自主品牌进行销售,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带动周边马铃薯种植面积8万余亩。该公司副总经理庄楠感慨地说:“正是由于乌兰察布和察右前旗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才使得公司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4个月,实现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速度。

  据了解,乌兰察布市从9月至年底新开工的38个项目总投资294.5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21.58亿元。其中涉及农林水工程5项、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工程2项、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和民生工程8项、城镇化建设项目8项以及重大产业项目15项。这些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14亿元,计划完成38.5亿元,包括察右前旗北方国际石材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察右前旗森诺国际木材交易市场,总投资1.2亿元,计划完成投资0.3亿元;集宁区华唐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1.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等等。让人惊喜的是,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上,该市招商引资再创新高,现场签约20项、协议金额达76亿元。

  【链接】

  定位于四季运营、运动休闲的岱海国际滑雪场,是比赛训练、大众滑雪、娱雪休闲和温泉疗养的理想场所。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规范面积5.8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将建设雪道16条、魔毯7条、索道3条、U形池1处、娱雪区和儿童、成人教学区各1处,以及雪具大厅、山顶服务厅、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二期为高山滑雪区,将建设雪道7条、索道1条。

  该项目一期工程已于8月开工建设,明年底投入运营。目前,雪道、停车场、山顶服务厅和供水系统正在紧张施工中,造雪系统和河道防洪进入设计阶段,索道建设也在招标。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25万人次,年营业额可达2.5亿元,有望成为华北地区屈指可数的温泉滑雪娱雪度假基地。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皇甫美鲜)

     

 

乌兰浩特市景观及绿化工程。

  兴安盟

  【主题词】大项目引领经济总量

  开局扬鞭,项目引领。年初以来,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浩特市、扎赉特旗、突泉县、科右中旗等旗县市,先后有117个重大项目扎堆开工建设。目前,该盟正在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3个,总投资1240亿元,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这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要想缩小差距、赶上全区发展步伐,兴安盟必须发挥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农牧业资源优势,引进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作支撑,才能做大经济总量,打赢工业翻身仗。

  全力抓交通项目。总投资236亿元的18个公路项目进展顺利,其中乌兰浩特机场连接线年底竣工通车,S308伊尔施至柴桥公路、S203阿尔山至乌兰浩特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总投资536亿元的8条铁路项目加快推进,其中乌兰浩特至通辽动车客运专线纳入国家铁路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内完成研编制,芒罕屯至阿尔山铁路按照160公里时速进行电气化改造,乌兰浩特至白城铁路设计时速由16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明年兴安盟将建成全区首条跨区域进京高铁连接线。

  全力抓产业项目。重点抓好总投资500多亿元4个产业项目,博源和乌兰两个化肥项目重新启动建设、明年投料试车,与吉林省政府签署煤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了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产品消纳问题,右中2×66万千瓦电厂项目纳入扎鲁特至山东青州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支撑项目、电力外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全力抓民生项目,总投资7.4亿元,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的盟文化中心、盟图书馆和科技馆项目正在建设中。

  【链接】

  总投资近8亿元的兴安盟文化中心项目位于乌兰浩特市新区,总建筑面积约55107平方米,由群艺排练馆、剧院、电影院3大功能部门组成。地上建筑4层,地下建筑局部2层,各观众厅可同时容纳3千余位观众。其中剧场为大型乙等剧场,可容纳观众1230人,音乐厅容纳458人,电影院8个观众厅可容纳1371人。据悉,兴安盟文化中心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兴安盟民族歌舞团、兴安盟群众艺术馆、兴安礼堂以及电影院4家单位入驻。该项文化惠民工程弥补了兴安盟目前文化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文化生活体验的好去处。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日查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