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 领导论坛】那顺孟和:“十个全覆盖”托起幸福梦

04.11.2015  08:59

  “十个全覆盖”托起幸福梦

  那顺孟和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综合性民生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固本强基工程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确立一个好的指导原则。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建立一个好的推进机制。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有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力度。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结合乡村产业发展。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让群众广泛参与。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前提

  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特别是“一把手”的认识问题。“一把手”的认识决定“一把手”的决心,决定“十个全覆盖”的成效。能否抓好这项工程,关键是看各级干部对“十个全覆盖”的认识程度。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指出的,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关键是看你把它当什么去完成,如果只当任务去完成,越想困难越多,如果带着深厚感情当一份事业去完成,就会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越干越能干。提高认识就是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行动上来。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牧区与城市最大的差距就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差距,是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差距,“十个全覆盖”工程可以最大限度地补齐这个短板,推进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过去困扰基层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投向农村牧区的资金使用分散,“十个全覆盖”工程把各类资金捆绑整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产生了“1+1>2”的效果。从全面依法治国来看,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牧区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深入推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治安得到加强,信访上访大幅减少,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高。从全面从严治党来看,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基层阵地得到了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巩固,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经济发展新常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过去我们抓好经济主要靠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比如对投资来讲,经历30年多年高强度投资后,大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常态下,国家注重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其中蕴含着“三农三牧”实际投入增长的新机遇。引导资金大量投入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既可以扩大投资,又可以扩大消费,既可以发展农村牧区产业,还可以提高农牧民收入。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的城乡一体化,是城市与农村牧区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共同进步。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最大制约,也是中央多年来一直强调要着力破解的难题。“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着力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找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牧民就地城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综合性民生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固本强基工程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自治区层面总投资达1000亿元左右,呼和浩特市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左右,使昔日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农村是一次全新的改变,对于农民更是一次命运的改变。“十个全覆盖”工程涵盖了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当前和长远,是老百姓盼望已久、雪中送炭的大好事,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德治国的生动体现。“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锻炼了基层班子和干部,支部建起来了,旗子飘起来了,牌子挂起来了,切实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十个全覆盖”工程既注重“硬件”建设,也注重“软件”建设,推动由“物的全覆盖”向“人的新变化”转变,做到左右兼顾、内外兼修,改善了乡风民风,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