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哈铁路的故事】青春闪耀亚欧新丝路
原标题:青春闪耀亚欧新丝路
对额哈铁路的铁建者来说,选择了戈壁,就选择了英雄的战斗。在戈壁荒原,有一群人与青春同行,他们是铁路青年突击队员。
中交路桥额哈项目部青年突击队队长纳森是三工区经理。这位80后的小伙儿,是来自内蒙古根河市的蒙古族小伙。他们主管的清水泉3号特大桥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线下施工能否如期完成,对整个工程至关重要。
4月26日,黑戈壁遭遇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沙尘暴。狂风起,石飞扬,天地混沌,连呼吸都成了问题。现场5台混凝土罐车的司机弃车避风,眼看5台车50立方混凝土要车毁土废,停工还是继续?风力检测之后,纳森毅然选择了坚守。放倒泵车的长臂,通知来现场的混凝土罐车停步,纳森指挥司机、技术员冲上罐车驾驶室,迅速将5台车的混凝土倒入大桥的地基,将罐车开到安全地带,避免了一场事故。就这样,纳森带领青年突击队不分昼夜,攻坚克难,在茫茫戈壁滩上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5月24日项目保质保量且超计划完成任务。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中铁十四局额哈铁路项目部掀起大干热潮。但不曾想施工便道受阻,该便道是二工区处在戈壁滩中唯一一条边防路交叉口,是物资设备和后勤保障食品运送到三四工区的唯一通道。二工区青年突击队队长胡俊华立下军令状,尽快打通便道,坚决保证按质按时完成任务。为加快便道修筑进度,施工现场一天几班倒,人停机不停。大家天天泡在戈壁滩上,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一人掉队。仅仅28天就完成了工区管段里55公里长的便道填筑,为物资运送提供了先决条件。
路基铺设过程中,从早到晚,胡俊华每天工作13小时,“在这样一个水不能喝,每天按时断电,不能对外联系的地方,我们只有干出点成绩,才能对得起远方的家人啊!”在他们的努力下,二工区提前十余天完成了路基主体工程,为线上架梁、铺轨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29岁的王乾,是中铁十四局额哈铁路项目部三工区青年突击队长,也是三工区的总工。由于一直没时间找对象,婚房都闲置了3年多。在同事的撮合下,王乾和项目部的计划部长丁文霞确立了恋爱关系。面对大干100天,他俩一个在工区一线,一个在项目部,一忙起来就到深夜,电话都顾不上打。只有每月例会时才能在一起说说话。两人的婚期本来定在5月,未曾想4月28日宣布开展“额哈铁路大干90天”劳动竞赛。启动仪式上,久违的两人却没有说话。3天后,两人的手机里几乎同时收到对方的短信:“我们推迟婚期吧!”简单的几个字,道出心中的那份责任与奉献。
记者手记:戈壁滩上,青年突击队员扎根大漠用激情书写的华美人生,情注荒漠用寂寞书写的青春岁月,淡泊明志用汗水渲染的胡杨情怀。傲立狂风用奇迹铸就的额哈铁路,将会像千年不朽的胡杨一样屹立在戈壁滩上。青春的魅力,青春的光辉,在亚欧新丝路上闪耀出灿烂的光芒。(记者 郝斌 红艳 刘宏章 郭力)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