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这样过——来自额尔古纳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一线的报告

20.11.2015  17:12

  在额尔古纳市,一批批党员干部职工奔赴“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一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投身于建设美好家园的大潮之中。敞亮的住房,整洁的村庄,干群团结一心的努力……在这催人奋进的号角中,谱写了额尔古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壮歌。

   啥叫幸福

  这就叫幸福生活

  “上哪儿找这种生活去啊,啥叫小康,这就是奔小康﹗啥叫幸福啊,这就叫幸福生活﹗”今年71岁的奇乾村村民于瑞兰老大娘满眼泪花,激动地说。奇乾乡奇乾村,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畔,地处距额尔古纳市城区近500公里的茫茫林海之中,位置极为偏远,被称为自治区的“北极村”。该村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座具有浓郁俄罗斯族建筑风格的村庄。近年来,该村先后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第一批自治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第三批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称号,并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首批支持发展的51个“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目前建成区内仅有11户常住村民。在“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中,额尔古纳市在“全”字上下功夫,坚持在“十个全覆盖”的规定内容上不落项、不走样;在覆盖面上,坚持不落一村一屯,不漏一户一人。该市将奇乾村11户村民列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范围,成立专门推进组进行攻坚。

  “这木刻楞房子可有年头了,至少70多年。遇到下雨天就漏雨,都快塌了。‘十个全覆盖’后,干部们跑前跑后帮我把房子修好了,你看这院里院外都是他们给收拾的。路也修好了,乡里有卫生室,还给我送药,又有大夫给我检查身体,真是心满意足了!”于瑞兰充满感激地说。额尔古纳市奇乾乡党委书记耿金江介绍,“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我们对村里危旧俄罗斯风格木刻楞住房进行了抢救性维修改造,在保持原有俄罗斯族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改造,实现了让群众生活条件改善、村里基础设施改观的目标,小村变得越来越美。”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过程中,额尔古纳市注重实效性,不搞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原则,因地制宜,按照传统村落规划,在保护好现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做好路、房、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绿化、美好、亮化、排水、垃圾处理等工程。“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奇乾村这个百废待兴的小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村子这么漂亮

  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如今村子这么漂亮,游客越来越多,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应该多夸夸‘十个全覆盖’。”走进额尔古纳市三河乡上护林村张古城的家门时,张古城一脸兴奋。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额尔古纳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区位、生态、民俗和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一批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化养殖、森林体验游、生态民俗游、家庭游、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这些产业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同发展、共收益,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额尔古纳市根据上护林村的实际,决心利用3年时间,在上护林村实施“老木屋民俗旅游文化村”项目。根据新的规划,上护林村分为旅游区、居住区、养殖区。依托浓郁的俄罗斯文化,当地政府和农垦企业大力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农牧民发展旅游业,让他们在村屯越来越美的进程中腰包越来越鼓。今年,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上护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村里条件变了,农牧民用上自来水、冲水卫生公厕、数字网络。

  “‘十个全覆盖’的实施,村容村貌大变样,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张古城说。今年入夏以来,张古城的家庭旅游宾馆每天接待人数都超过三四十人,独具穆斯林特色的饮食满足了无数游客,换来了更高效益。

  “今年的生意最好。游客多的那些天,从上午11点开始炒菜,一直炒到下午4点多,有100多人就餐。忙活2个月有10来万块钱收入。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张古城的妻子高太娟说。市场看好,张古城雄心也大起来,今年,张古城两口子又投资30多万元,盖起这栋能够接待40人食宿的古城木楼宾馆,还吸纳同村5位村民就业。在张古城夫妇的带动下,村里27户家庭也搞起了家庭游。许多人家还开始经销回族特色工艺品。张古城说,下一步还要发展骑马、钓鱼和采摘园项目,把生意做大。

   谢谢他们

  送给驻村干部1只大肥羊

  “推垃圾?推啥推?﹗推雪啊?”在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驻村干部胥继良谈起刚进村动员群众清理院内垃圾时的情形,深有感触,“刚进村入户时,村民们以为我们是走过场、装装样子,对我们的话根本不屑一顾,话里话外充满了嘲讽和冷漠。”在蒙兀室韦苏木临江村,驻村干部张雪松感慨,“工作队刚刚入驻时,群众与干部交流的话语和眼神处处都透露出他们的不信任,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袖手旁观。”

  “十个全覆盖”工程中,额尔古纳市共涉及31个村、场、队,许多地方因与森工、农垦企业交叉在一起,历史欠账多,基础差,底子薄,人口户数多,工程量大。面对这一实际,该市迎难而上,决心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当作一份“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干,要带着一份责任、一份感情,宁可掉几斤肉、扒几层皮,也要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据了解,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该市共改造危房2595户,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8处,完成街巷硬化任务100余公里,村村通电及农网改造工程长度达134.5公里,实现村(场、队)全部通电,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2700套,地面数字电视工程4处,广播村村响设备32套,校舍安全与改造2处。18个村(场、队)均已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含乡镇卫生院),并已投入使用,文化活动室已建设完成18个,并配套相应设施,便民连锁超市20个,社会保障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农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创造了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条件。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干部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亲如一家,群众对干部的反感与对立态度渐渐地变成了依赖与盼望,干部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干部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提高了,重塑了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莫尔道嘎镇的曹志全夫妇身体不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当工作队给他家维修房屋时,他请了4天假与干部工人一起干活,“天上掉了个大馅饼,做梦也没想到能落到我家。”他由衷地感概。看到驻村干部真心诚意地工作,蒙兀室韦苏木水磨村村民张仁杰、李荣华老两口给工程指挥部的驻地送去了1只大肥羊,“驻村干部帮我把旧牛棚拆掉,换上了新牛棚,我的心情那叫一个舒畅啊!送给他们1只羊,谢谢他们。”老两口争先恐后地说。(王志强)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