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拟建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02.06.2015  00:34

  5月25、26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科技处副处长白彤、内蒙古林科院荒漠研究所所长闫德仁、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景文一行3人莅临额济纳旗,就荒漠化治理、林业科技、防沙治沙等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黑城周边生态示范区、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居延海湿地等进行实地调研,对额济纳旗荒漠生态系统环境、科技支撑发展等做了充分了解。初步拟定在额济纳旗建立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成以荒漠绿洲胡杨林及荒漠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长期监测站。

  26日,调研组一行与额旗林业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单位负责人就建立内蒙古额济纳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进行了座谈,根据实际情况对建设规模、监测范围、研究对象等充分讨论,对建设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

  多年来,虽然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在额济纳胡杨林进行了包括种群和群落学、繁殖特性等众多的研究,但由于多种原因缺乏延续性,胡杨林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很多关键性的科学问题仍未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缺乏对胡杨林长期研究的平台和系统研究内容,而监测站的建立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林业管理、生产部门与科研院所等的合作,联合攻关,为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提供支撑平台。

  额济纳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成后,一是通过对胡杨林及荒漠生态系统的多项指标的监测,揭示胡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更新维持的机制、胡杨适应环境的过程、胡杨林珍稀动植物动态以及胡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胡杨林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数据、为荒漠绿洲保护和区域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通过科学监测来保护额济纳绿洲珍贵的胡杨林,恢复和提高胡杨林林分质量,增强绿洲的水土保护、防风固沙的能力,增加绿洲的面积和植被覆盖率;三是通过胡杨林监测和科学研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并进行示范和应用,加快植被恢复的步伐,也为西部地区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