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气象科技“亮家底”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江然 高筱英
10月,福州将喜迎八方来客,共谱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青运会)的华章。气象与体育密不可分,青运会离不开气象,气象让青运会更具活力。在青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青运会气象保障服务背后的科技支撑。
天网无痕 监测风雨变化
在青运会气象监测仪器“队伍”里,有一个特别的白色仪器,正24小时不间断地高速运转。可别小瞧这个仪器,它可是福建省首个全天空可见光成像仪,是目前最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之一。它可以对天空进行拍摄,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云的变化,为预报员准确分析天气实况提供直观准确的资料。
无论是青运会开(闭)幕式、圣火采集,还是田径、赛艇等户外体育项目的顺利举行,都离不开气象服务,离不开监测保障。针对青运会的保障需求,福建省气象局专门布设了23套场馆自动气象站、1个梯度风观测塔和1套波浪浮标遥测仪等监测设备,将为赛场实时提供每5分钟一次的气温、风向、风速、湿度、降水、能见度等气象信息;同时新增了2部风廓线雷达、1辆移动应急气象保障车、36个高速交通自动气象站、18套实景监控系统、5套旅游气象观测站及20套城区易涝点雨量、水位监测站。加之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海上浮标等多种气象高科技探测设备,福建省织就了一张全天候、立体化、多手段、高密度、广覆盖的综合气象观测网,其中福州城区站网密度空间分辨率精细到3公里,为青运会精细化预报服务、应急保障和城市防灾减灾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支撑 成就精细化预报
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据了解,青运会室外赛事有12个大项,分散在福建省10个赛区。从精细化、专业化和时空要求来说,预报的难度高、跨度大。
福建省气象部门传承奥运气象服务精神,充分参考了南京青奥会气象服务系统以及大型体育赛事气象服务经验,与国内外高校合作,通过引进、集成、创新等方式,构建了青运会及城市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体系。福建省气象部门引进华东区域模式、对单模式统计降尺度和多模式集成等模式,并将其本地化,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预报服务能力,建成了青运会场馆及城市精细化预报系统、青运会及城市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发布平台、厦金厦台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综合业务平台等六大气象服务业务平台,有效提高了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预报准确率。
青运会期间,气象部门将提供常规类、决策类、专报类、通报类和应急类等5大类18种,时间精细到逐小时,空间精细到各个场馆的气象预报产品,以及城市内涝、旅游、交通、空气质量、海洋海域及台湾海峡航运气象、地质灾害气象和生活气象服务等精细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保障青运赛事的顺利进行和城市的正常运转。青运会结束后,这些精细化的气象预报产品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使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加精细的服务。
不同的体育比赛对天气预报有不同的需求。气象部门为各项赛事分别制定了专门的气象敏感指标,为各项赛事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如提供比赛场馆周边的气象实况监测信息、逐6小时天气预报、比赛当天逐小时天气预报以及高影响天气预警等。
专家团队 打造个性化服务平台
及时准确地获取天气信息,对于赛事组织者、运动员还有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来说,都十分重要。除了报纸、广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发布方式以外,气象部门又开通了多种传播与发布渠道。
7月10日,清新活泼的青运会气象服务网站(www.qyhtq.com)正式上线。该网站涵盖了专门针对青运会赛事制作的各类气象服务产品,如35个赛事场馆的逐小时天气预报、10个赛事城市天气概述和提醒的气象服务通报,以及对赛事或重大活动有影响的高影响天气预报和警报等。这些丰富的气象资讯只需轻点鼠标,便可立即获取。同时,该网站还提供福建省9地市8种气象生活指数预报、省内15个主要旅游景点天气预报等,方便市民和游客及时了解天气,安排出行活动。
气象部门还针对手机用户专门开发了“青运天气”手机APP和微信;编写图文并茂的气象服务手册、志愿者气象知识读本。青运会期间,气象部门将首次与福建电视台青运频道开展气象实时连线,由青运会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为观众详细解读天气对各项赛事的影响。
据悉,福建省气象部门专门为青运会量身打造了青运气象台,组成了一个包括60多名骨干的气象服务团队,分为首席专家组、预报服务组、高影响天气预警组、现场服务组、应急服务组以及综合保障组,为青运会气象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立体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网,集约化的青运会气象预报服务平台,预报精细到场馆,服务细致到个人……丰富的科技内涵,创新的服务理念,经过4年多艰苦努力,青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各项工作已基本就绪,将在测试赛和正式比赛中接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