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抒怀 高歌筑就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14.01.2017  10:02

   包斯钦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情感激越深沉,内涵深邃丰厚,视野高远宏阔,指向振奋人心。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洋溢着中华民族开创未来的豪迈情怀,体现了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再次吹响了全国文艺界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进军号角。正如新当选的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同志在会议闭幕词中指出的那样:“讲话站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站在党和人民的鲜明立场,深刻论述了文艺在当前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下面就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粗浅体会谈几点感想: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总书记的这次讲话和2014年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两个姊妹篇。全篇贯穿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主线。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深刻的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也源于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传统,更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华文化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的文化汇合而成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动力源泉之一。草原民族曾经为中华文化的历史辉煌做出重要贡献。红山文化率先由氏族社会跨入“古国”文明阶段,掀开中华文明发展的崭新一页,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升起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历数世界文明、文学瑰宝,列举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还特意提到《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将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作为古代文学艺术家植根现实生活、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的生动事例之一,充分表明了总书记的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我们作为民族地区文艺工作者有什么理由不自信、不自豪呢!

  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核心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清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文艺工作者首先必须要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去,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必须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而不能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寻求所谓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激情。古今中外的文艺实践和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先导的文学艺术家和文学艺术作品才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高峰,才能拥有历久弥新、永不凋萎的生命力。同时,文学艺术家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树立精品意识,潜心创作实践、抵制浮躁之风,用情感和功夫锤炼作品,用时间和心灵酿造作品,用智慧和美学提升作品,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恒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

  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只要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就一定能够扭转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局面。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

  思想和价值观念永远是文艺的灵魂,而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轻视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弘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的所谓艺术;企图以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大胆”来博取眼球的各种“戏说”;误把标新立异、追求怪诞当作新潮时尚,想用廉价的笑声、无底线、无节操的娱乐来哗众取宠的所谓市场行为,终会被人民抛弃,别无他路。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两次都强调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是有深意的,就是要求文学艺术家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要始终把他们的冷暖、把他们的幸福与苦痛放在心上,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从而写出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的好作品来。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筑就高峰。

  对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者而言,我们必须冷静地审视当前的文艺现状与文艺高峰之间存在的差距,认真分析这些差距的具体表现,深入反思个中原因,着力探讨筑就文艺高峰的条件、路径及必要举措等问题。可以说,文艺高峰不仅是文学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而是在评论家、广大受众与文学艺术家不断的互动中创造出来的。因此,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工作者要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从文艺理论和评论的角度对文艺现象和现状加以研究和阐发,弘扬正能量,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当然,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更要有勇气、有正气来面对自己、审视自己,着力摒弃一段时间以来饱受诟病的一味奉承、吹捧,不好意思说真话、挑毛病,或反其道而行之,进行无端指责、偏激宣泄的非理性批评,也要摆脱和克服看似学术含量很高,却又刻意回避一些尖锐问题,脱离实际,脱离读者和作者的过分“理性”批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处在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伟大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只要我们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能够同党和人民一道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作者系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院秀琴 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