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农畜产品拼的就是安全

31.05.2016  12:20

  食品安全,须臾不可放松。

  对于我区而言,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畜产品,基础在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更关乎最基本的公共安全。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率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内蒙古开展执法检查。在检查中,张德江委员长语重心长地指出,要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控制和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督,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

  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如此关注。也很少有哪一项具体工作像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这样,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在全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3个月的时间,围绕食品安全法,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也即将出台。整改的目标很明确:打造“高颜值”的放心食品,让不安全食品没有市场,让生产经营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众所周知,作为全国农牧业大区和农畜产品调出大区,内蒙古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区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蔬菜监测合格率达到98.7%,畜、禽、水产品和生鲜乳合格率达到10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在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看来,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我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百姓健康的头等大事,做食品产业就是做良心产业,一定要把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当作良心工程、积德工程去抓。否则,提高我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就会变成空话。”郭健说。

  通过最新的调研数据分析,可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齐抓共管的监管体制还未建立,基层监管体系不健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检验检测工作力度不够,农畜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王坚认为,从产业发展现状看,我区特色产品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点明显,然而户均经营规模小,农牧业收入副业化、劳力兼业化普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困难,安全问题隐患多。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老百姓更加关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大农畜产品贸易的大进大出,都大大增加了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的压力。

  显然,当前,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面对这件民生大事,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牢固树立“管行业即管安全”的理念,依法严管、全程监管,治理突出问题,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坚持把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良心工程、积德工程,不断提升我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牢牢记住‘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忧’这句话,确立‘发现问题是业绩,消除隐患是政绩’的履职新观念,把产业扶持政策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挂钩,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拉入黑名单!”在刚刚结束的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上,郭健对全区农牧业系统提出了严格要求。

  王坚表示,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有责任意识、风险意识、道德意识,要做到从农田到餐桌监管不留死角。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农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要抓紧制定出台“三品一标”扶持奖励政策,引领带动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从根本上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开展追溯管理为抓手,制定出台追溯试点补贴政策,逐步将更多生产主体和产品纳入追溯平台管理,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逐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网络;开展质量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力争今年新增3至5家国家级质量安全县,新增8至10家自治区监管示范县,逐步将农畜产品主产旗县、菜篮子大县、现代农牧业示范县发展为自治区和国家级的质量安全县。同时,加快检测机构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各级检测机构项目建设、认证、发挥作用,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千方百计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记者 王国英 韩雪茹  )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31日16版                       

[责任编辑 马铃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