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内蒙古段防凌战役打响

24.03.2016  16:37

3月1日,黄河宁夏段208公里全线开河,开始了它在内蒙古境内的壮阔前行。开河时的黄河是磅礴壮美的,水流夹着冰凌奔腾向东,万千候鸟迁徙至此,嬉戏觅食。开河时的黄河又是危险的,每年此时,水利部门要在黄河沿线部署重兵,“空、河、地”三条战线上,几万人的防凌大军日夜坚守,确保不出现凌灾。在3月中旬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期间,本报记者再次奔赴黄河前线,探访黄河沿线紧张有序的战斗。

防凌战役打响

黄河从宁夏进入我区,经6个盟、市,20个旗、县、区,从山西、陕西流出,蜿蜒曲折千余里。内蒙古段是黄河“几”字弯的顶部,流经长度约为843公里,是全河纬度最高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每年冬天都有3个月左右的封冻期。每年的开河和封河期都可能发生凌灾。尤其是开河期,防凌工作是沿岸地区最重要的工作。

3月1日,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进驻 包头 市,新一轮的防凌战役又吹响了冲锋号。前线指挥部分成5个工作组展开工作,分别为防凌技术组,负责为防凌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防凌信息组,负责凌汛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防凌后勤组,负责开河期车辆调配及后勤保障等工作;防凌综合组,负责前线指挥部的综合业务和对内和对外联系;防凌督导组,负责河道内清障工作的督查及督促、检查和指导左右岸的防凌工作。

在指挥部的工作室,工作人员牛国权随时监测着黄河内蒙古段全线31个视频监测站、18个水位自动监测站发回来的信息。几百公里之外的河段上,或水流湍急或冰封千里,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在监测中。一旦发生险情,指挥部随时可以发出指令抢险救灾。高 科技 手段的应用,让险情发生的几率越降越低。除了监测水情,牛国权和同事们还负责分析整合数据,绘制开河示意图,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全天候监测

每年的开河期间,黄河上的防凌大战可以如此描绘:两岸,每段堤坝都有专门的巡堤员,24小时巡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在易发生险情的地方,布有31个视频监测点,工作人员在指挥部随时观察水情变化。空中有侦察机观凌,人员不易到达的地方,可驾驶气垫船巡查。可谓是在“空、河、地”齐进,全天候无盲点监测凌情。

当然,每年的防凌大战,并不是水利部门的独角戏。空军某部早在3月5日进驻前线指挥部,协同前线指挥部工作人员,全力完成今春开河期的防凌工作;气象、水文部门也加入到防凌阵营,随时提供气象、水情信息;铁路、民航、交通等部门则做好各自范围内的防凌准备工作;内蒙古军区、武警内蒙古总队全面落实部队支援黄河防凌抢险的工作。通讯、医疗等部门,也都是防凌队伍的成员,各部门各司其职,为防凌抢险做好万全准备。

巡堤38年

每年3月,是巡堤员刘海生最紧张的月份。这个月,他每隔2个小时就要在自己的管段绕上一遭,看看黄河的情况。3月12日上午,开上老旧的捷达车,刘海生又出发了。这几天气温高,河面开始融化,大批的天鹅、灰鹤等候鸟飞来,在水面上嬉戏觅食,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

车行30分钟,就是一处险工地段,刘海生停下车,掏出望远镜眺望。这里很容易形成冰坝,是刘海生重点监控的地段。在这片堤坝巡查了38年,刘海生对每个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方了如指掌。

刘海生是 鄂尔多斯 市达拉特旗乌兰堤防所所长,是防凌队伍中最基层的巡防人员。作为一个老水利工作者,刘海生对黄河有着深沉的感情。他敬畏和热爱着眼前这条守护了38年的母亲河,也对她的威风记忆深刻。

1978年,刘海生成为了一名巡堤员,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38年。这38年中,他经历过1989年、1996年和2009年的特大洪水,也遭遇过数不清的大小凌灾。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骑着自行车巡堤,用手摇电话汇报险情,到开摩托、用无线电,再到现在开上汽车,用 手机 。刘海生感受到了防凌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阳春三月,刘海生再次投入到防凌战斗中。对他来说,守护着这片堤坝是责任,也是件美好的事情。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