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黄河行】武玉良:没有三盛公水利枢纽,就没有华莱士的香甜

11.09.2018  03:31

  全媒体记者 李艳红

  “一年四季都要施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天黑收工,就住在黄河边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如今科技化了,再也不用受以前那种罪了。”说起三盛公水利枢纽的修建,年近七旬的武玉良如数家珍。

  9月7日,记者走进磴口县,见证了三盛公国家水利枢纽的宏伟与壮观。

  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总干渠的入口处。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市345公里,灌溉丰饶的河套平原,主要靠东西长180多公里的总干渠,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恰似总干渠这条血脉的心脏。

  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9年,1961年5月竣工,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闸坝工程。当地人亲切地管他叫“二黄河”,这里承载了太多河套平原人民的苦与乐。

武玉良   全媒体记者 李艳红摄影

  武玉良便是其中一位。“别看年轻时,我付出了艰辛,可是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二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是黄河水,哪有香甜可口的华莱士,更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武玉良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前人们都是通过黄河上开口再引到渠道,靠自流引水来灌溉,因为没有闸门,水量不是没法控制,就是灌溉不上。现在能够保证河套灌区和鄂尔多斯市30万亩引黄灌区适时适量地自流引水灌溉,灌溉面积由过去的290万亩增加到上千万亩。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武玉良和成千上万的河套人民加入到了修建二黄河的建设中。“那时哪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挖,肩挑……”,武玉良说,当时只是服从组织命令,并不清楚这项工程的意义。后来才明白因为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水的灌溉让粮食增产了,并且能够实现旱涝保收。

  用武玉良的话说,政府给老百姓带来了这么好的福利,为什么不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

  于是,他开始利用黄河水种植早熟华莱士,不仅成熟早,而且还能提早上市,买个好价钱。如今的武玉良是当地特产华莱士瓜的种植大户,黄河水灌溉进自家的瓜地,他曾经吃过的苦头结出了今天的“甜果实”。

  武玉良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情况,一边指着他们曾经劳动过的地方。他走起路来,一条腿有点颠簸,他说这都是年轻时落下的风湿病。

  三盛公水利枢纽不仅保障了河套平原的丰饶,促进了鄂尔多斯沿河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还兼有交通、发电和旅游等多种功能。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片记载着枢纽工程历史与成就,展现着雄壮黄河风光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不远处的一片工地,黄河风情特色小镇正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以丰富的业态形成陆、水、空通达,功能协调互补的综合旅游景区,并通过玻璃吊桥的连接实现与三盛公水利风景区的互联互通,形成具有河套地域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