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穿越1.2万米的井下巷道

11.04.2015  11:41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采煤工人满脸污尘,浑身乌黑。可记者在神华神东大柳塔煤矿采访,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

  4月6日清晨,来到神华神东大柳塔煤矿,坐上防爆皮卡车,顺着4.2米宽、1.2万米长的幽深巷道前行。开车的司机看记者紧抓扶手,笑呵呵地说:“第一次下井吧,不用怕,现在井下安全着呢!”

  车行约40分钟,就到了采煤工作面。全国劳模、连采三队的队长叫薛占军,因他的采掘三队年年屡创佳绩,所以落了个“薛掘进”的绰号。

  薛队长指着眼前的庞然大物说:“这就是由我们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全断面高效掘进系统——煤炭智能化集成采掘系统,近日刚刚结束了井下试验,已正式投用。”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有80多米高、120米长,十几名工人正围住设备检查着什么。看记者好奇,薛队长接着说:“今天恰巧检修。采掘系统投产以来,首次全月突破了4000米大关,最高掘进速度每小时能达到13至15米以上,一天可达到158米,比传统的连采设备效率提高3倍以上。”

  按照建设世界一流矿井的要求,近几年神东煤炭集团加快推动煤矿生产技术与工艺的创新变革,从2012年开始,携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北方重工集团共同研制开发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

  据了解,这套系统是由全断面掘进机、十臂锚杆钻车、可弯曲胶带转载机、迈步式自移机尾4部分组成。与传统的采煤掘进设备相比,实现了采掘过程中掘锚平行作业、多臂同时支护、连续破碎运输和智能远程操控,在提高掘进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满足巷道全断面的快速掘进要求,设备仅井下试验阶段就先后进行了200多项技术革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支护问题,也通过科研人员的多次攻关得到了根本解决。这是我国煤炭行业首次通过产学研结合、自主研发的新型成套高端智能生产系统,标志着我国煤机制造和采煤技术已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今年48岁的薛占军,1989年神东建矿初期就来到大柳塔矿当采煤工人。如今,煤矿的变化让他感触颇深:“过去,工人到井下1.2万米的路需步行1个多小时,身上还背着20多公斤的材料,打眼放炮、推车调道,随时都有危险。现在,坐着车下井,只需40分就到了。坐在十臂锚杆钻车工作台上,眼瞅着电脑屏幕,动一动鼠标,几百吨煤就哗啦啦进入运输带运走。人距工作面有20米,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伤害’。和过去相比,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真是‘两重天’啊!”

  谈到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的成功应用,神东煤炭集团董事长张子飞说:“这套采掘系统,效率是综掘机的10倍、连续采煤机的3到4倍,80多人就完成了过去五六百人的工作量,采一吨煤成本降低160元。而且。通过轴长压短通风和远距离作业,解决了煤尘对人体的危害,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伤害’目标。实现井下安全生产是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现在集团正在研究智能锚杆机,把这个快速掘进系统变成机器人,等智能锚杆机实现后,采煤工作面就会实现‘无人作业、无人则安’的目标。”(记者 王玉琢)

[责任编辑 马铃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