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首府楼市盘点

25.12.2014  12:52

   编者按: 冬至来袭,冷空气让人们有点措手不及,一如2014的楼市。

  这一年,房地产投资速度放缓;这一年,房价持续跌落;这一年,市场分化越发明显;这一年,市场库存量大去化难,呼和浩特市新建住房成交更是疲软;这一年,不断有买房的利好消息出台;这一年,呼和浩特市传来建设地铁的好消息……

  2014年,我区首府呼和浩特楼市跌宕起伏,经历了异常漫长的寒冬,也有非同寻常的精彩呈现。

  楼市不死,新闻不断,小编邀您共同回顾2014呼和浩特楼市那些难忘的记忆瞬间。

   48个城中村破土改造

  2014年,对于这48个城中村的居民来说,将是记忆深刻的一年。今年,呼和浩特将推进48个城中村改造任务,总动迁面积981.92万平方米。

  其中,新城区7个村,包括三合村、沙梁村、塔利村、代州营村、毫沁营村、上新营村、下新营村。

  回民区16个村,包括青山村、孔家营村、小府村、西龙王庙村、厂汉板村、塔布板村、攸攸板村、一间房村、坝口子村、东乌素图村、东棚子村、元山子村、西乌素图村、什拉门更村、刀刀板村、倘不浪村。

  玉泉区14个村,包括五里营村、南八里庄村、小黑河村、西源村、碱滩村、大库伦村、范家营村(主村)、东源村、沟子板村(主村)、南营子村、辛辛板村、西二道河村、章盖营村、当浪土牧。

  赛罕区11个村,包括保全庄村、东喇嘛营村、帅家营村、前罗家营、后罗家营、西喇嘛营村、正喇嘛营村、东古楼村、西古楼村、黑土凹村、双树村(东区)。

   持购房合同可以落户

  5月7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公布了最新出台的《呼和浩特市户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在本市市区及旗县辖镇拥有城市(镇)规划区域内的商品住房、二手住房、自建住房并取得房屋权属证书,或者购买城市(镇)规划区域内的商品住房、二手住房暂时没有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持购房合同(协议)及购房发票(收据),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申请登记本市常住户口。

  同时,针对在保障性住房中居住的本市居民,《办法》规定,本市居民享受政府分配的廉租房、公租房以及经济适用等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性住房可以作为其合法稳定住所,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办理市内户口迁移手续。

   红五月不红

  五月,在楼市历来被称之为红五月,但是,今年呼和浩特楼市却让业界失望了。据呼和浩特房管局成交数据统计显示,五一小长假,呼和浩特仅成交15套。

  尽管市场成交极度低迷,但在价格方面,五一楼市开发商仍然选择死扛,没有放价,促销力度不疼不痒。

  今年4月底,据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呼和浩特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8.9%;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9.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累计环比微降0.1%,同比上涨2.9%。

  呼和浩特调查队调查人员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房价走势不会走低,短期内有波动是房地产开发商为回笼资金解决燃眉之急。国家政策对房地产实施双向调控,限购、限贷短期内不会立刻退出,还将继续执行。经过近3年的调控,2013年各大房企销售业绩完成情况良好,房价上涨是主流,响应政策解决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将产生新的需求,未来不会产生过剩。再者因房价是由地价、政府收费、政府税收、建筑成本、企业利润构成。政府卖地意愿较强,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只会上涨,构成成本下降的因素基本不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房地产税的立法,税费高昂房价难降。

   全面取消限购

  6月28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取消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制度,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在办理签约、网签、纳税、贷款以及权属登记时,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

  不错,这个文件就意味着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已经取消限购。

  一瞬间呼和浩特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放开限购的城市。人们质疑:取消限购,对于这个人口数量仅有300万的二三线城市来讲,影响到底有多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呼和浩特作为一个二线城市,目前住宅可售库存高达12万套。以平均每月也就成交1000套计算,呼和浩特去化目前可售住宅至少需要10年。限购松动对一个去库存需要10年以上的城市而言,在人口增量有限的前提下,作用也很有限。

   金九银十不及预期

  在众多城市下半年陆续采取或直接放松限购条件、或放宽落户条件、或采取调整公积金贷款等方式推动楼市成交后,低迷的楼市也让央行开始出手救市。国庆长假前一天,央行及银监会联合发布房贷新政,以松绑限贷为主要特征的房地产救市政策第二波开始。在这股暖风之下,楼市传统旺季金九银十随之到来。

  一位有多年购房经验的王先生向记者表示:“虽然央行在9月底出台了房贷新政,但现在商业银行是市场化运作,对央行新政执行力度并不是很大,央行新政对楼市成交拉动作用有限。”

  楼市今年成交不旺,商业银行在房贷政策上趋紧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地产大佬任志强在一个论坛上公开炮轰银行,“今年住房消费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信贷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支持不够。”

   降息利好刺激年底楼市

  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等。

  上面的文字比较难懂的话,那么,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的这笔账,就应该很好理解了。

  如果购房者购买一套总价为100万元的楼房,按照现在的政策,首付只要30万元即可,贷款70万元。再说这70万元,如果按照此前中国人民银行6.55%的利率计算,按照贷款20年的期限和等额还款的方式计算,那么本金和利息需要偿还总共125.75万元,月供为5239.64元。按照目前新的贷款政策,即按照6.15%的利率计算,那么同样的按揭贷款模式下,本金和利率需要偿还总共121.81万元,每月还款为5075.78元。这样计算,月供能少还163.86元。总共按揭期间可以少还将近4万元。

  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房贷新政以及地方政府不同程度松绑政策的推动下,10月主要城市成交普遍回升,42个主要城市的商品房成交总量环比增长12.6%。与此同时,11月份,呼和浩特房屋成交量明显上涨。

  对此,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因为9月30日,央行、银监会放松房贷的出台已在楼市中慢慢发挥出一些积极效应,至少一些刚性需求者和改善一族目前已经跳出观望的圈子;10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认房不认贷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刚需们的购房需求;以及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等政策,也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引发了大批的购房需求。再加上银行下调利率,以及年底作为房企冲量的关键时期,不少优质房源以低价或平价入市等因素,成为年底成交量上升的根本原因。(记者 张璐)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