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地质十大热词

29.12.2017  12:59

    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一路高歌猛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湖北探获高产古老页岩气流、青海钻获高温干热岩、地质云1.0正式上线、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启动……这一年,各大媒体对地质调查成果的关注愈发频繁,社会各界、普通公众对地质调查工作的关注愈发强烈。 

  国土资源报透过地质调查2017年度热词,与大家一起回顾这一年地质调查领域的重大事件,共同分享中国地质调查局向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迈进的喜悦。

  海域“可燃冰”试采

  新闻回放:2017年5月18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采共持续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000立方米以上,获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并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点评: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的火焰通过电视新闻画面,点燃了全国人民对新能源开发的热切期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我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开采虽起步晚,但进步快。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首次试采成功,取得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在这一新型、绿色能源勘探开发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这是地质调查事业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日前,根据中国10亿网民搜索大数据,“百度沸点榜单”新鲜出炉。其中,“海域‘可燃冰’试采”入选“十大国民骄傲”榜单。

  全球最古老页岩气

  新闻回放:2017年7月7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湖北宜昌鄂宜页1井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成果研讨会并透露,鄂宜页1井不仅在形成于5亿年前的寒武系水井沱组钻获高产页岩气流,并首次在形成于约6亿年前的震旦系陡山沱组发现页岩气藏,是全球发现的最古老地层中的页岩气藏。

  点评:我国提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要求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比例和能源自给能力。我国页岩气资源凭借储量极丰富、分布成片体量大、开发技术成熟等优势,最有条件成为天然气增量的主力军。鄂宜页1井的重大发现,打破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局面,有望支撑形成新的页岩气资源基地。这无疑为增强能源资源自给能力和提升国际能源市场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

  新闻回放:2017年6月14日,雄安新区安新县大王镇3个工程地质标准孔钻探同时开工,标志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服务的雄安新区地质调查正式拉开序幕。8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向雄安新区管委会移交了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资料,包括90余万条涵盖工程地质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调查、浅层地温能调查等地质调查数据。目前雄安新区第二阶段地质调查已经启动。

  点评: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雄安新区蓝图怎么绘、城市怎么建,亟待地质工作给出地质依据。自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中国地质调查局快速响应,围绕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的“透明雄安”、打造地热资源利用的全球样板、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的示范基地、为新区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全过程地质解决方案四大目标,第一阶段地质调查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和新认识,并及时提交雄安新区管委会使用。作为先行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如何在区域规划建设中发挥作用,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工作正在给出答案。

  地质云

  新闻回放:2017年11月6日,我国地质调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地质云1.0”正式上线服务。“地质云1.0”构建了内容丰富的数据层和地质信息产品体系,并面向地质调查人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四类用户,初步实现了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汇聚、管理、成果提交的智能化,探索了新时代云环境下的地质调查新模式。

  点评:如果说过去的地质调查信息化集中在某一个部门或单位,那么“地质云1.0”的上线,则意味着我国地质信息一站式云端服务的全新工作模式已经到来。被誉为“中国地质淘宝网”的“地质云1.0”,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6个区域地质调查中心和12个专业地质调查机构等19家“店铺”组成,数据“宝贝”涵盖十大专业类型,用户可在线一站式查询与实体数据下载。

  干热岩

  新闻回放:2017年8月2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共同实施的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项目通专家评审。该项目在青海共和盆地成功施工5眼干热岩勘探孔,均钻获干热岩体。其中GR1干热岩勘探孔,孔深3705米,孔底温度达236℃,孔内3366米以下深度平均地温梯度为8.8℃/100米。这是我国首次钻获埋藏最浅、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点评:随着勘查的重大突破,干热岩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在所有的地热资源当中,最具潜力的恐怕要属干热岩型地热。可以说,站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脚下几千米深处的岩石都是热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干热岩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干热岩能够实现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能源供应。但由于我国干热岩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面临重重困难,实现干热岩的大规模高效利用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地质工作者为之继续努力。

  城市地质调查

  新闻回放: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示范。11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并发布《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提出要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大力推进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开展重大科技问题公关,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点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列入其中,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都将城市地质工作作为战略任务加快部署、实施。在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地质工作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地渗透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提供着支撑服务。相信随着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加快,城市发展将更绿色、更安全、更智慧,城市生活将更美好。

  “海洋六号”南极首秀

  新闻回放:2016年12月31日傍晚,我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在南纬61度的南极半岛附近海域打响了多道地震调查“首炮”,这是是我国时隔26年后再次启动南极专项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2017年1月5日,“海洋六号”驶入南极半岛麦克斯威尔湾,与正在这里进行卸货作业的“雪龙号”科考船顺利会师。这是我国第三次实现“两船并进”的南极科考规模,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正在进入“多船多站”的全新阶段。

  点评:在探索南极的行列中,中国属于后来者,极地研究水平与几个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部署,除“雪龙”号的综合考察外,更多的专项考察船将加入南极科考大家庭,更多的中国科考船将在南极海域相会,中国在南极科考乃至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将大步前进。

  精准扶贫

  新闻回放:土地质量调查引领农民以特色农业致富,水文地质调查确保扶贫地区饮水安全,地质灾害调查让百姓原理灾害威胁,地质遗迹调查推动地方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由此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质调查+”扶贫新路 。据了解,2011~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累计投入90亿元,为14片贫困区脱贫攻坚提供地质工作服务,累计受惠贫困人口达3000多万,助推千万人脱贫。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国地质调查局瞄准地方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对地质调查工作的迫切需求,选准突破口,把精准扶贫需求、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地质调查项目,精准实施“订单式”地质调查项目,确保地质工作扶真贫、真扶贫。

  科技创新

  新闻回放:在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强调,2017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地质调查工作的总的思路是:用科技创新改造、引领、支撑地质调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12月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体系中首家区域创新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挂牌成立,以期更好地服务国家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点评:中国地质调查局推进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在2017年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迈出了强化区域地质调查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地质科技创新,不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位,而是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勘单位、矿山企业、有关国际机构协同创新,加强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活力。

  海洋地质调查船新成员

  新闻回放:2017年2月28日,“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在上海顺利下水;6月28日,“海洋地质十号”在广东东莞顺利下水。“海洋地质八号”调查船是世界上第一艘六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物探船,可满足全海域水合物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和油气资源调查等任务需要;“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是一艘国际先进的多功能综合物探(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十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高精度多功能综合地质调查船。

点评:深海隐匿着人类远未认知的地球奥秘,认识海洋,须向大洋“深蓝”挺进。3艘调查船全部出坞下水,标志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调将进入“九船探海”新格局。这些调查船共同组成了我国深海探测立体技术体系,标志着我国综合海洋地质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2017年度10家优秀地勘单位评选结果出炉
  为贯彻落实地调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国土资源厅
十八大以来地质调查工作七大亮点回顾
  在1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国土资源厅
2017年新发布标准
  一、勘探技术方法   1.页岩气调查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规1.程.国土资源厅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