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丰镇市摘掉“区贫帽”6636人稳定脱贫

19.12.2016  10:35

  

  包扶干部与村民同劳。

  

  包扶干部对贫困户的收入进行核实。

  

  贫困户郝苏利住进了新房。

  

  巨宝庄镇移民新村的一排排新居。

  

  现代化的中泰华丰生猪养殖场。

  

  如今的南城区办事处史家沟村干净整洁。

  

  雪后的乡村大地宁静素丽。

  ◎皇甫美鲜 连慕恩

  隆冬时节的北方,朔风正紧。几场冬雪过后,气候一日比一日寒冷。家家户户掩着门楣,生怕寒气钻进屋里……

  12月6日一大早,丰镇市南城区办事处二号沟村异常热闹,尽管天寒地冻,村党支部的小会议室不时有人出入,有贫困家庭代表、驻村第一书记、机关包扶干部,各个行色匆匆,究竟有什么事?

  “一会儿我们要开民主评议大会,确定今年谁退出贫困户名单。”贫困户王大山说。自去年被确立为精准扶贫对象以来,王大山受到了政府的特殊照顾,今年年底就能退出贫困队伍。他高兴地说:“过上好日子,马上摘帽子,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希望了。

  不仅王大山,今年全丰镇市6636名贫困户都能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86%;今年年底丰镇市就能摘掉区级贫困县帽子,2017年再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从而实现百分之百脱贫。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分区域因地脱贫,2016年,丰镇市精准摸底的情况是:全市乡村人口222758人,5025户贫困户、10786名贫困人口。“2016年完成减贫3204户、6636人,摘掉‘区贫帽’,2017年全面脱贫。”乌兰察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丰镇市委书记曹思阳说,“时间紧,任务重,这就需要市委、政府和各部门全力配合,发挥‘愚公移山志’”。

  移“脱贫”山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先要人心齐发挥“愚公精神”。组织层面上,丰镇市率先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政府市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在各乡镇建立扶贫工作站,从市直机关抽调并组成驻村工作队及驻村第一书记充实到基层一线,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不脱贫不脱钩。制度保障上,确立领导包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全面强化对脱贫工作的组织发动、宣传落实、挂图作战。

  干起来更是重头。依照2016年的脱贫标准线3146元,丰镇市找准了“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三项定位,使贫困户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完善退出机制,与包扶干部逐级签订《脱贫责任状》,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内。

  分类实施,因户施策。丰镇市因地制宜归纳出9个办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产业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劳务输出扶贫工程、小村整合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补偿脱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工程。贫困户符合哪种就按哪种来,一户贫困户叠加好几个扶贫工程比比皆是,特别是产业扶贫工程,丰镇市通过引进区外有实力的企业和培育当地合作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这么多的帮扶办法,咋能不脱贫呢”。说话的是今年脱贫的郝苏利,郝苏利家住巨宝庄镇四十三号村,去年因为突发心肌梗塞,花费了6万多元医药费,郝苏利的妻子也因白癫风病,无法从事重体力活,二女儿有过敏性哮喘,常年治疗。病痛和医药,让这个“药罐子”家庭经不起折磨。“好在政府帮了我,要不然都不知怎么办才好”。郝苏利感慨道。

  “我目前跟妻子还有孩子都享受了医疗救助政策,很多医药花销都能报销,媳妇被安排在附近的绿康源生态农业公司工作,一个月赚1920元,孩子上小学每年有2190元补助;我觉着凡是有花销的,政府都替我想到了,就连住房也给我们解决了”。这两天,郝苏利就忙着收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给他建起的新居,连家带院100多平方米,没花一分钱,还有猪舍,过不久,政府要给他提供猪仔、牛犊发展养殖,保障年年有收入绝对不返贫。

  据了解,目前,丰镇市投资25.8亿元,依托中泰农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绿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乌兰察布市民丰薯业公司、北京二商大红门生猪养殖基地、内蒙古青青草元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了5项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带动4731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12月6日下午,地点仍旧定格在南城区办事处二号沟村党支部,经过一个上午的民主评议,二号沟村今年拟定退出贫困户的名单已经出炉,大红纸上附着的58户、103名贫困人员一一排列。南城区办事处驻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公示从12月7日到13日持续7天,村民谁有异议都可以反映。

  “能有啥异议,开会这么民主,还让我们多次确认后再签字”,贫困户李满和对包扶干部的做法很满意。他说,“干部们一年多竟往他家跑,给妻子找了份村卫生员工作,协调中泰华丰提供5个猪仔搞养殖,1个猪仔700元,政府补贴600元,个人就出100元,谢都谢不过来,哪还能有怨言”。

  来到李满和家,不太大的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屋子更是被妻子郑树风打理得一尘不染。

  “就是看着她干净,所以才聘她当卫生员”。同在屋里做最后一遍核实,填写《南城区办事处贫困户脱贫预算表》的干部邓小丽说,“郑姐爱干净,打扫村子一定也不会差”。

  的确,今年4月被聘为村卫生员后,勤快的郑树风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把自己负责的片区打扫得非常干净,村民也常常夸她认真。为了今后的好日子,郑树风更是扑倒身子精心照顾5个小猪仔。

  “这几年猪肉行情不错,前几日家里卖掉一头猪,赚了2500元,下个月再卖掉3头,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一下就脱贫了”。郑树风乐的满脸堆笑。

  “养猪收入1万元,卫生员工作9个月收入2700元;退耕还林4亩234元;玉米补贴4亩660元;本地务工3000元;一年总收入1.5万元。”干部邓小丽说道。

  听着一笔笔收入,郑树风忽然眼眶湿润了,“李满和身体不好,我也有慢性病,多少年的穷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只要你肯动,政府一直都会帮你的”。

  “明年还能给我猪仔?”郑树风问道。

  “能,脱了贫,我们还要保证你们不返贫,只要你有意愿养猪,政府还按一个猪仔600元补贴你。这叫扶上马,送一程!”邓小丽抛出的定心丸让郑树风彻底放心了。

  在李满和的家里,其中一面墙上挂着他的儿子、儿媳妇结婚照,两口子天天都要瞅瞅,“儿子、儿媳妇在呼市打拼,我俩也脱贫了,为了好生活,我们一家人都要继续拼”。李满和笑着说。

  进了农家门只为农家人

  “干部‘脱皮’换群众脱贫,干部辛苦换取贫困群众幸福。”对于李纪恒书记上任伊始考察扶贫工作时说的话,驻村第一书记温云宝深有体会。

  这个41岁的丰镇市农业局后备干部从事农技指导工作20多年,凭借在农技指导上的优势,前些年在乡村推广技术就跟农民打成了一片。今年4月起担任官屯堡乡孟家营村第一书记,优势再次发挥,他卯足劲带领全村1375人发展全膜玉米种植技术,使得秋收时村民最少一亩增产300斤,尝到甜头的农民都觉着这个书记靠谱。

  “所以我计划明年推行玉米与杂粮轮作耕种技术,征求意见时,大家二话没说都同意了”。这让温云宝有些小得意。不过,他给出了科学解释,玉米和杂粮轮替耕作,既能减轻对土地的压力,同时规避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的风险,大家自然认可。

  靠科学技术稳定脱贫,最终的落脚点是实实在在增收。温云宝有清晰的认识,“当书记跟以前不同,有政治任务,必须保障贫困户脱贫。”在这方面,他做足功夫,反复计算经济账:玉米一亩农业补贴150元,若是7亩地,就有1000左右补贴,再加上农产品收入,增收2000元不成问题,脱贫标准3146元,总体问题不大。

  “今年一项全膜玉米种植已经脱贫53户,明年的28户也能脱贫,还能致富。”温云宝自信地说。同样,在黑圪溚洼村,包扶干部杜海瑞,充分发挥自己联系广的优势,为当地引进农业种植企业,推行订单收购制度,促进贫困户脱贫,全村农民稳定奔小康。

  “周周下乡,天天想办法,有时候也觉着辛苦,可是看到工作有成就,再辛苦也觉得值了。”当了第一书记,温宝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其实,岂止温云宝,丰镇市2773名干部全都投入到一线包扶工作中,正是这些包扶干部的认真负责,为丰镇市的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活力,让今年摘“区贫帽”成为现实。

  (本版图片由丰镇市委宣传部提供)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