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做好春耕备耕 75亿农贷助春耕

27.03.2015  19:07

  做好春耕备耕是农业丰产丰收基础,事关“三农”稳定和发展。作为与“三农”发展息息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更是责无旁贷。那么,今年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及供给如何?各涉农金融机构支持服务春耕备耕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做法?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银行业机构计划投放春耕备耕贷款75.82亿元

  春耕期间,农业生产对肥料、农药及农机具等农资物品的需求非常大,因此涉农各方要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避免耽误农时。

  在春耕备耕前,各涉农金融机构便早早行动起来。市人民银行发挥其窗口指导职能,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和信贷规模调控等政策工具,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对春耕备耕的金融支持力度。各涉农金融机构也加强资金筹措,同时按照银监分局要求,做到“计划早安排、资金早筹措、贷款早投放”。

  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各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基本能够满足今年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据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农作物耕种面积1000万亩,整个春耕备耕生产期间,预计农户资金需求50亿元,除去农户自筹资金,贷款资金需求约20亿元。2015年,辖区银行业机构计划投放春耕备耕贷款75.82亿元(含农资企业),较上年增加2.38亿元。1~2月份已发放农户贷款46.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亿元,增幅11.44%。因为农户在春耕期间申请贷款一般会用于全年的生产、生活和消费开支,贷款中用于春耕生产的约占40%左右。据此测算,1~2月份银行已发放的农户贷款中约18.69亿元支持了春耕生产,贷款目前仍在发放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个别国有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加大支农力度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如中行2014年以前未发放过春耕备耕贷款,2015年该行以“中银福农信用卡”分期贷款为切入点,通过与当地实力较强农资经销商和村委会的合作与对接,为农户购买农资以及农资、农机具经销商储备农资提供信贷支持。春耕备耕期间计划投放6亿元,现已投放1.5亿元,有3900户农户受益。

  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支农新路径

  临河干召庙镇农民李兵家里不算富裕,再加上亲人得病,让这个家庭更加困难。正值春耕时节,李兵为种地资金发起了愁。农行信贷员了解到他的情况,为他申请了支农扶贫贷款。

  为让贫困农民得到金融支持,部分银行探索银政合作模式,在春耕备耕期间发放由财政担保基金担保并且财政贴息的支农扶贫贷款。今年,农行和中行分别计划投放农户扶贫贷款30000万元和6800万元,为贫困农牧民顺利进行农业生产、加快脱贫致富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中旗联社适当加大了扶贫贷款的额度并放宽贷款年龄限制(延长至65周岁);邮储银行也正积极在与当地扶贫办联系合作,计划投放1600万元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农户备耕生产。

  此外,不少涉农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提高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契合度。如河套农商行推行“富民一卡通”工程,核发IC卡,根据农户偿债能力核定最高授信额度,一次核定、3年内随用随贷,不使用不计息,无手续费、保证金,进一步灵活了贷款期限,降低了融资成本,简化了贷款手续;乌拉特农商行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额度分别提高到3万元和8万元,利率由10.47‰降至9.85‰,有效满足了农牧户的用款需求;邮储银行新开办低息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贷款,专门解决农户购置农机具的财政补贴到位迟的问题。

  为帮助农户节约农时,各涉农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精细化水平。如包商银行通过个金部与科技部的联动,为农户批量开卡,避免了农户排队等候开户;邮储银行为各支行配备信贷调查专用车辆,携带照相机、复印机、打印机,将信贷员分成若干小组,为农户提供“上门服务”。

   春耕资金需求大农村金融机构积极申请支农再贷款

  虽然各涉农金融机构都在全力以赴筹集资金满足春耕备耕,但相对于旺盛的农村金融需求来说,仍有一定资金缺口。

  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化肥、地膜、籽种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费用较去年上涨,如地膜价格每吨上涨约100元,部分化肥和籽种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了20%以上,所以今年春耕每亩种植成本较上年增加近100元。另外,受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2014年有部分农副产品(如葵花籽)未出售变现,大量积压在农户或收购户手中,农民自筹资金减少。还有部分农户在种植的同时加大了畜牧业养殖需求,资金需求增加,使春耕期间的信贷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加,作为支农主力的农合(农商)机构出现资金缺口。目前,我市有6家农村金融机构正在向市人行申请支农再贷款16.1亿元,以更好地提供信贷支持。(记者刘飞 通讯员郭万宝)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