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演习靠什么Hold住全场? 广西核应急指挥形成上下连通、三级覆盖信息支撑平台

27.01.2015  11:43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应急演练现场。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孔晓梦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核应急办值班室的宁静,“你好,我是防城港核电厂应急指挥中心李方,这是演习,今天上午8时50分,受台风‘威马逊’影响,电厂丧失场外供电电源,导致1号机组停机停堆。我厂已进入应急待命状态。我马上将事故报告传真给你们……

  这是1月1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钦州市以及防城港核电厂等4个核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广西42个部门和单位、广州军区、驻桂部队、广西军区、武警广西总队等参加的广西核事故应急联合演习。演习事故情景模拟核电厂遭受强台风袭击,导致核电厂两路场外失去供电电源,1号机组发生放射性泄漏事故,且机组故障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三道屏障功能丧失,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广西核应急指挥部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这次演习启动11个专业组按照预案和实施程序开展应急响应和处置,参加人员达1800人,动用了车辆、船舶、大型装备等150余台(辆)。

  如此“豪华”的演习阵容,广西环保厅如何“Hold住”全场?

  这要靠新搭建的核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为保障核安全,加强核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广西建成全新的核应急指挥中心,搭建起包括应急值守系统、核应急监测报警、核应急指挥协同、后果评价系统、核应急资源调度、核应急地理信息系统、核应急数据交换与共享等系统在内的核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

  据了解,目前,广西已形成了全区核应急组织体系、协调架构和预警机制,建设了自治区放射性分析实验室及移动应急监测系统,在核电厂周边建设防城港前沿站及12个自动监测子站,建立了上下连通的自治区、相关市、核电厂各级核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技术的全覆盖形成了广西各级核应急指挥部联合作战的“烽火台”。

  ■ 应急预判决策靠什么支撑?  

     □战时平时海量监测数据第一时间传输运算  

  演习中,随着防城港核电厂1号机组一回路发生小破口失水,核电厂宣布进入厂房应急状态,并启动相应事故处理规程,场内外辐射监测工作全面展开。

  在距离核电厂130公里以外的自治区核应急指挥部现场,环境监测评价专业组密切关注建设在核电厂周围的12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子站,伽马辐射剂量率的变化情况,专家们正通过实时在线数据研判核事故发展趋势。“这些自动监测子站是保障广西核安全的‘电子眼’,不但拥有海量的‘记忆’,敏锐的‘嗅觉’,还有风驰电掣的‘翅膀’,能第一时间将核电厂周围环境是否受到核辐射污染以及最新的监测数据传回指挥部,为专家的分析研判提供数据支撑。”广西环保厅核安全总工程师杨名生告诉记者。

  这些海量的数据存放在哪里?

  广西核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建有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其中基础数据包括辐射源、辐射装置、核电厂等电离辐射源的相关参数。“核应急演习中,专家们获取的数据便是从数据库直接调取的。” 杨名生说。

  不仅如此,在核应急监测、演练、指挥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如环境核辐射情况信息、气象信息、交通信息、核应急指令信息等也将直接进入数据库。海量信息经过快速搜集、归类整合,可以智能地形成模型库、预案库、案例库等产品。

  平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4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自治区核应急事故紧急委员会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获取相关信息资源;事故发生的“战时”,各有关单位便可以根据预案做出及时、有效、科学的决策。

  ■ 现场指挥快速畅通怎么实现?  

     □移动通信平台保障数据交互连通  

  随着演习的深入开展,核电厂事故进一步恶化,故障阀门下游管线出现破口,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核电厂三道屏障功能全部丧失,核电厂申请进入场外应急状态。

  在这种紧急状态下,命令的快速下达和立即执行是关键。现场信息如何实现快速的上传下达?各部门如何无障碍地沟通和交流?

  核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中的指挥移动通信平台系统为应急工作的畅通提供了保障,在核事故发生后,它可以将总指挥的指令迅速下达到前沿指挥所广西核应急指挥大厅内。

  据了解,指挥移动通信平台系统拥有各种通信资源,如统一通信调度子系统、多路传真子系统、数字录音子系统等,在此基础上,这一通信系统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广播电视系统等建立与前沿指挥所、自治区核应急指挥中心等多方的通信联络和监测数据交互,满足为核应急工作提供指挥调度和处置决策的需要。

  现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核应急委总指挥唐仁健正在对前方的演习行动做部署和协调。“防城港核电厂,请尽最大努力防止事故继续恶化,加强辐射监测,做好抢险人员安全防护。”“核电厂明白。

  “防城港市前沿指挥所,请及时做好群众隐蔽防护和撤离工作。”“前沿指挥所立即执行。

  “钦州指挥部,请配合海事部门对相关海上区域进行控制,向社会通告海上封锁区域。”“钦州市马上落实。

  指令通过核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可实时向3个前沿指挥部和前方各专业行动组传达,各组人员可及时按照广西核应急办下达的命令开展应急行动。记者此时看到大屏幕上同时呈现着指挥中心、前沿指挥部以及正在事故现场开展演习活动的监测评价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等各专业小组行动的画面。

  现场,指挥中心和各行动小组可以顺畅进行交流。“报告指挥部,我们是陆上辐射监测分队,目前正在4号巡测路线开展辐射监测,同时采集土壤和地表水样品,报告完毕。” 这是陆上辐射监测分队相关负责人的汇报。

  流动性极强的辐射监测分队靠什么与指挥中心联系?“辐射环境监测车是关键,”杨名生说,辐射环境监测车装有多种通信设备,比如卫星通讯设备、GSM及CDMA通信网关、4G路由器、车载短波电台、交换机、无线宽带网络设备、笔记本电脑、多功能一体机、高清摄像机、车载GPS/北斗双模定位器等,可以让监测分队随时随地接收来自指挥部的指令,也可及时将现场采集的信息,掌握的情况实时反馈给指挥部,有利于指挥部综合决策。

  ■ 庞大队伍紧密衔接靠什么调度?  

     □局域广域两网连接上下左右相关部门  

  随着放射性物质向环境进一步释放,一级应急响应启动,舆情观察室顿时忙碌起来,各位技术人员通过信息网络监测到各大网络媒体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大量报道,论坛、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也出现了核电厂事故的谣言。工作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通过系统报告总指挥,并请求召开新闻发布会。

  总指挥一面聆听着汇报,一面通过大屏幕查看舆情信息网页和论坛、QQ、微信、微博等截图画面。经过与在场各部门委员共同讨论,报请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同意后,决定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一决定通过系统迅速下达至新闻发布厅。

  同时,经过救援实施,防城港核电厂应急指挥部传来消息,一回路温度和压力受控下降,机组持续稳定控制向长期再循环方向发展,安全壳内辐射剂量率下降,故障阀门抢修成功,放射性物质停止释放。核电厂应急总指挥向广西核应急指挥部建议终止应急响应。

  广西核应急办随即电话连线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报告这一情况,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办公室副主任姚斌表示,他也在密切关注演习事故情景的发展变化,并通过语音通信系统、文件传真系统等同意演习终止一级响应。指挥大厅内所有人员亲耳听到了指示后,广西核应急办值班室接到国家同意终止一级响应的传真文件,并随即呈递给唐仁健。

  整个演习各部门的顺利对接还有赖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配合。广西核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两部分。局域网是核应急指挥中心内部网络,在此次演习中,广西核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专家会商室、新闻发布厅、舆情观察室等就是依托局域网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广域网主要依托运营商专线电路进行建设,连接核应急前沿指挥所、广西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和防城港核电厂。据了解,广西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采用的是相同技术标准和统一编码,数据交换也遵循统一标准,广西核应急指挥中心利用广域网可实现与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指挥中心应急平台的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

  下一步,广域网还将依托广西政府电子政务网连接各核应急委成员单位,实现各部门与广西核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业务网络的无缝对接。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