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信息中心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研讨会
环保部信息中心环境信息资源
开发应用研讨会
环保部信息中心主任 程春明
(2015年4月22日)
一、来内蒙古调研的原因
第一,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信息化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做的很早,资金投入大,在线监控领域在全国领先,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吸引了很多省市来学习。新疆环保厅过来学习过,他们不仅仅学习了内蒙的经验、制度,还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认识,积极探索CIO制度,用副厅级领导专职管信息中心。李厅长提出用信息化统领环境业务,这个理念提出一定有根源。今天来听取这些工作,并且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式来组织这次研讨会,让专业团队、专业公司相互介绍环境领域数据应用,介绍应用案例等,组织部系统各部门专家、内蒙古环保厅用户共同会商,探讨环境数据资源怎么发挥作用。想起去年年底在海口组织召开的环境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有500多人参会,但只用了12人进行会议保障支撑。原因就是充分应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如应用通讯保障车、蓝信系统等,保证了会议的效率。
第二,李厅长对内蒙古信息化的工作很支持,上个月到部信息中心交流,让我了解了内蒙古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好的建设基础。信息化的发展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业务信息化阶段,各部门各自干各自的,服务孤立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了很多。第二阶段是整合阶段,大家的数据要一起来用,内蒙古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做到了数据整合,部内各单位、各业务系统目前还没有走到数据整合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向专网整合的技术条件。第三阶段是战略应用阶段,螺旋式上升到从全局、战略高度看数据应用,这是我们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现在环境信息化缺乏共享,单一业务信息化自成一体,效率很低。信息化有个悖论,人人都希望加强自身的信息化能力,都希望使用别人的数据,同时又不愿拿出自己的数据。如何打破这个悖论?应该依靠整合,在一把手领导下,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整合数据,信息化最终要走到“云”的程度,走向“集中、共享、协同”。解决数据“在一起”以后,就要研究如何用好数据。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为我们指明信息支撑管理的出路。
二、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信息的作用
第一,网信办对环保部信息化的评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环境信息化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环保部20年前就开始了信息化工作,当时公文传输走在其他部委前面,但目前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没有明显进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规划建设十五个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目前我们正在牵头组织十个部委申请“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国家要求通过这个项目,在部委间进行业务协同和信息整合。只有做好内部协同和整合才能跟上其他部委发展的步伐。环境信息化明显是一个短板,信息化的产出,信息化管理制度、管理机构,都没有起到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
第二,把信息中心当作技术部门是个最大的误区。承载业务内容,通常是信息,不承载业务内容,通常是技术。如技术公司IBM、微软等不承担业务,只管技术,可以为各部委服务,但信息中心必须要承载环境业务,是环境管理抓手,为环境管理服务。信息机构不能仅从技术角度定位,一定要在管理上发挥作用。每个业务都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支柱,但支柱间需要衔接、联合,这就是信息化的作用,信息化是“决策之下,业务之上”的智能,我们应该给信息机构这么一个定位。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谁用信息,什么层级的领导用信息,直接决定了信息的效益程度。应该谋划业务间的关系,推动业务信息化向战略信息化转型,让领导们使用信息,感受到信息化的成果。单一的业务部门只关心自己部门职能完善,信息化要串联业务、要谋划全局,要让领导利用信息成果进行决策,这很关键,目前环境信息化还没有到这样的定位。1994年,美国审计部门发现信息化工作存在极大地浪费,很多单个的系统运行效率不足10%,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1996年,通过总统令成立了CIO机构委员会,实行CIO制度。从技术发展来看,制度要和技术发展配套,使得技术投入不再浪费变得更加高效。信息化投入,区别于其他业务投入,应该细水长流。解决了制度性的安排,才是信息时代真正用好信息的关键。如新疆,由副厅级领导担任监控中心主任,研究信息化工作时能协调各处室。河南省的情况是两个厅级领导管信息化,一个副巡专职管,另外一个是管财务的副厅长。推行CIO制度,用厅级领导专管信息化工作有利于信息化悖论的解决,解决了悖论才能推进更高层的应用。内蒙古的环境信息化工作有基础,应该用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来推进,为信息化发展找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