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内蒙古: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提升城市颜值内涵

23.02.2016  09:23

  原标题: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重点确定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提升城市颜值内涵

  深改新举措,剑指“城市病”——根据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3月起我区将实施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试点,通过匡定城市管理职责、综合设置城市管理执法机构、推进综合执法、制定权责清单、整合信息平台、构建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推进执法规范化和管理现代化。

  截至2015年底,全区城镇建成区合计总面积达到2158.25平方公里,比2001年增加969.25平方公里。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补齐我区在市政管理、交通运行、人居环境、应急处置、公共秩序等方面的短板,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边界、健全管理法规、丰富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解决社会各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消除各种“城市病”,确保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在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充实城市内涵。据了解,初步确定列入试点范围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到2016年底,实现试点市县旗区政府城市管理领域的机构综合设置,执法体制基本理顺,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机制初步完善,服务便民高效,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2017年初,将全面启动城市管理地方性法律法规修订工作;2018年底,试点地区初步形成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记者 黄永锐)

   【短评】既要拼管理更要拼服务

  如何应对城市的“成长烦恼”?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城市工作的总体部署,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在实字上做精文章,在干字上下苦功夫。既要拼管理,健全城市执法体制,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更要拼服务,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城市执法体系的完善,是推进法治进程的重要内容。而能否做到管理服务化、服务人性化,是考量城市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整顿治理违法违规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工作为例,如果以旧式的“管理思维”去围追堵截,难免引发对立甚至导致冲突。而本着法治思维和服务意识去引导和规范,为其提供福利型的廉租小商品经营场所等公共服务举措,既保障了小摊贩生存发展利益,又方便了市民生活,何乐而不为?这样的转变,就是对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的践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既拼管理、更拼服务,就是要彻底改变粗放型城市管理方式,强化精细化、服务型管理职能。可以看到,即将在我区实施的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工作改革,将从多个角度精准发力,在提高执法水平、理顺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线图务实前行,就一定能逐步构建起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黄永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