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扶贫 扶真贫 帮助农民拔穷根——五原县创新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纪实

21.11.2014  22:35

    建起温室盖不起缓冲间,高效农业不高效,忙碌一年,来五去五贴了辛苦,这种“买起马配不起鞍”的事儿两年前发生在了和胜乡建丰村建温室的农民身上。问其原因,农民们一脸无奈:“建起温室了,没钱盖缓冲间,冬天人一进温室,冷风直冲到半个棚,温度低,菜不长,没产量,由于室内外温差大,人容易感冒不说,最后一算帐——赔钱买卖。

    五原县和胜乡建丰村位于县城东22公里处,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两年前,建丰二社、五社19户村民自行更换土地集中建起温室蔬菜大棚,每座投资5万多,由于投资过大,大棚缓冲间、道路等附属设施无力建设。

    2012年—2013年,县扶贫办连续两年帮助该村争取到市级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发动群众自筹13.5万元,整合农业、交通等项目资金203万元,建起缓冲室54座,配套新建沼气池54个,硬化道路2.2公里。同时,乡里聘请高级农艺师免费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常年跟踪服务,吸收村内38名劳动力到温室打工挣钱。目前,项目使19户农民直接受益,带动38户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增收5000元。真正见到红利的建丰农民种植温室的积极性大增,受益最大的温室种植户王永利去年秋冬茬蔬菜每座纯收入2万元,他信心满满地说:“种温室真挣钱,扶贫项目救活了大棚,帮了我们大忙!

    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五原县39个自治区级贫困村都将走上致富路。

     创新扶贫方式 拓宽脱贫渠道

    五原县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长期以来,由于地处河套平原最低洼地区,黄河与总排干阴渗严重,且农田配套建设滞后,造成土地条件极差、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广种薄收,现有自治区贫困村39个、2.5万人,2011年被自治区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五原县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创新推进扶贫工作方法,大力实施“155”工程,即: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抓扶贫“一条主线”,推行工程扶贫、产业扶贫、精准扶贫、金融扶贫、转移扶贫“五种模式”,抓好扶贫开发与特色产业、农字号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个全覆盖、基层组织建设“五个结合”。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发挥扶贫项目“杠杆”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五原特色的扶贫攻坚之路,让贫困群众迈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一是“强基”,推进工程扶贫。把农田整理配套作为首要增收工程,农田配套项目优先向贫困村组集中、向沿黄和沿总排干地区集中。三年来,高标准实施农田配套项目120多万亩,完成所有排沟清淤疏浚,实现了每万亩开发片增地15%、增产20%、增效节约水费3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二是坚持“扩张”,推

    进产业扶贫。坚持“两龙”牵动、“两业”支撑,鼓励龙头企业扩张产业优势,带动贫困群众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实现多途径增收致富。构建以力农公司为龙头的千户养殖扶贫示范园区,企业无偿提供养殖圈舍和技术服务,并为农户担保贷款和赊销饲料,通过高价回收肉羊抵顶投入,贫困农民年收入达3万元,实现了“零投入”进驻、“零成本”致富。构建以民隆公司为龙头的现代农业扶贫示范园区,企业免费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以低于市场价10%的优惠价,为贫困农户提供种苗和农资,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产品,带动近500户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坚持“到户”,推进精准扶贫。围绕39个自治区贫困村,采取定点、定人、定责的办法,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类扶持,每个村选派1名县级领导、1个包联单位、1支驻村工作队,每户明确1名帮扶人员、1套帮扶方案、1个帮扶项目,有效解决了“扶谁的贫、怎么扶贫”的问题,帮助农民脱贫。四是坚持“放大”,推进金融扶贫。以扶贫专项资金为杠杆,大力推行“三项结合、三个结合”,有效放大涉贫涉农贷款规模和效应。“三项结合”即整合金融扶贫、互助扶贫和小额贷款扶贫项目资金1700余万元,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蒙银村镇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合作,放大10倍资金,发放“强农贷”和“富农贷”1.7亿元,覆盖全县近1/3的贫困户。“三个结合”,即将金融扶贫与肉羊养殖、村庄整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在肉羊养殖上,实行累进式放贷,基础母羊达到10只的,每户贷款1万元,以此类推,多投多贷;在村庄整治上,谁贷款、谁出工、谁受益,农民主动清运五堆、拉沙换土、栽植苗木,户均筹资投劳达6000元;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推进“三个一”工程,每个贫困村培育一个种养大户、扶持一个家庭农场、发展一个合作社。五是坚持“民动”,推进转移扶贫。依托劳动力就业市场、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百企入园、3000人就业,农民打工收入达4万元,是原农业收入的近5倍;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村庄向集镇靠拢,小村向大村归并,转移整村农民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先后实施隆兴昌镇光伏新镇、银定图镇宏胜村、天吉泰镇瑞景小区等移民工程,覆盖农户1300户。依托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转移60周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向复兴和塔尔湖两个农村互助幸福院集中,解决了136名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

     政府主导 群众主体 同铺致富路

    “县里给我们贴息贷款搞养殖,村民积极性高,村支部的凝聚力更强了。我们借机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整治村庄,建设美丽家园。现在,垃圾柴草清理了、烂房旧房全拆了、路修通了、树栽上了,贴息贷款也拿到手了,现在盖起了80多座标准化羊圈,购进种公羊和基础母羊210多只,预计今年带动贫困农民增收20多万。”10月21日,胜丰镇新胜村党支部书记王林元高兴地对记者说。新胜村是我县今年实施的金融扶贫项目村,扶贫部门协调五原农业银行为该村愿意养羊的贫困户发放1到4万元不等的贴息贷款,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

    天吉泰镇复丰村是典型的受黄河阴渗而形成的贫困村,土地少、盐碱化严重,种植收入低,村民生活困难。2013年,天吉泰镇为复丰和天吉泰村争取到了200万元扶贫资金,一改以往把扶持资金直接发放到户的做法,创新实施“杠杆式”扶贫模式,以扶贫资金贴息,联系五原农商银行发放202万元养羊贷款,引导和扶持村民走养殖致富路。在“杠杆式”扶贫模式的运作下,天吉泰镇用200万元扶贫资金撬动农民投入775.1万元,购买基础母羊3646只、新建标准化圈舍222栋、用9920米高标准围栏改造羊活动场地248处,扶持具备发展能力的515户贫困户走上以养羊为主种养结合的脱贫致富路。农民贷款购买的基础母羊一年就可创收360多万元,既调动起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增强了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记者从县扶贫办了解到,我县作为自治区级贫困县,从2013年到2017年,将每年拿出5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担保补偿资金,农业银行每年发放5000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其中,70%用于“富农贷”,支持从事设施农牧业的农民,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效益,实现“菜满园、羊满圈”,助推全县现代农牧业发展。30%用于“强农贷”,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各种利益链接机制带动更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真扶贫,扶真贫,帮助农民拔穷根。我县在扶贫攻坚工程中仔细摸索,认真总结,让有限的扶贫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避免了“贫困户躺在政府怀里”等、靠、要的思想,让贫困群众“先换思路,再走富路”,做到扶贫攻坚雪中送炭,脱贫致富因地制宜,全县上下一盘棋,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文/白永光)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
库布其沙漠实现绿富同兴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作为我国新华网
全球连线 | 库布其光伏治沙助力中国“双碳”目标
  库布其沙漠,过去的“死亡之海”。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