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十个全覆盖”顶级设计三业立村

18.09.2015  12:58
  “十个全覆盖,农村美起来。住上砖瓦房,心里亮堂堂;走上水泥路,幸福不停步;喝上自来水,滋味实在美;村村连成网,用电有保障;村村通广电,通讯有互联;娃娃进校园,校舍建安全;标准卫生室,看病不再难;村里文化室,读书也休闲;便民连锁店,服务真方便;养老和低保,一样都不少。”

  在红山区东南营子村,说起“十个全覆盖”,老百姓编出了“顺口溜”。

  红山区行政村数量较少,基础较好,且大部分村属近郊村,他们统筹兼顾,融合推进“十个全覆盖”与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文化旅游带动型、产业支撑型、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型三条发展路径,统筹推进规划指导、村容整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乡村文明提升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具有红山特色的美丽乡村。

  红山区在规划上,“十个全覆盖”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即今年全部完成),同时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区16个城外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一村一规划。请了中国乡建院等国内顶级农村设计专业团队对农村进行规划设计;在城乡统筹上,各部门和全社会大协作,城市支持农村;注重产业支撑,确定“产业支撑型、文化旅游带动型、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型”三条农村建设发展路径,对全区农村产业进行发展定位,并强力推进。红山区借鉴东南营子村经验以及2014年工作经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村镇布局规划,制定赤新线文三线沿线、111国道沿线、306国道沿线的具体建设和发展规划。他们把村容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发展现代精品农业。以农村“十个全覆盖”为契机,加快构建农村就业、养老、教育、医疗、救助、权益保障体系。开展乡村文明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培育特色村、创建文明村、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构建平安和谐农村等途径,进一步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红山区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以及社会各界支持帮扶资金,集中用于“十个全覆盖”和“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整村推进,确保“美丽乡村”建一个成一个。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