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 先行规划 从整体上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

18.09.2015  17:17

   结合实际 先行规划 从整体上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访乌拉盖管理区党委书记白永春

  今年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攻坚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近日,记者就乌拉盖管理区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专访了乌拉盖管理区党委书记白永春。

  记者:乌拉盖管理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是怎么确定的?

  白永春:乌拉盖管理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20个嘎查村(分场),建设任务包括6个示范村、9个标准村、5个达标村。其中,2014年建成示范村、标准村、达标村各1个,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标准村6个、达标村3个,2016年建设示范村1个、标准村2个、达标村1个,三年计划投资2.3亿元。

  记者:乌拉盖管理区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白永春: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乌拉盖管理区始终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民生工作最重要的抓手,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科学务实的精神,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确保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建立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党政领导包建,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场镇、嘎查村(分场)领导干部分工负责的三级领导工作机制,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分工与协作相统一,举全局之力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管理区下派23支工作组,联系23个嘎查村(分场、社区),下派322名干部与基层群众结为“一对一”帮扶对子,覆盖了管理区2860多户,形成了覆盖9个嘎查村、9个分场、4个社区,联系党员中心户40户,定点扶贫户69户,普通贫困户181户,典型户33户的联系服务网络,做到了百名干部下基层三级示范抓引领的全覆盖,使百名干部下基层与“十个全覆盖”有机结合起来。

  加大宣传引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编印“十个全覆盖”工程明白卡和便民手册,及时发放到农牧户手中,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熟悉“十个全覆盖”工程,充分调动农牧民参与工程的建设、监督和维护,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整合项目资金,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捆绑和整合项目资金,以嘎查村(分场)为单位集中投入,确保建一处成一处。

  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整体效果。将环境卫生治理与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牧民的废旧险房、塌墙破院、柴堆烂圈全部拆除,开展“五清”活动,集中整治牧户垃圾随意堆弃,生产用具、牲畜粪便和柴草随意堆放等行为。

  记者:乌拉盖是如何结合实际,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哪些亮点和特点?

  白永春:结合地区实际,通过先行规划,确定了移民新村、旧村改造、小城镇、现代生态家庭示范牧场四种建设模式,从整体上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对移民新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引领分散居住的村民逐步聚居;对居住较为集中的嘎查村配套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对兵团文化底蕴丰厚、人口聚居程度高的乡村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逐步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对居住分散的农牧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步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全面改善农牧区生活环境。

  以电影《狼图腾》热映为契机,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通过政府统一规划、企业带动和居民自愿参与的方式,盘活临近旅游景区的乌力吉敖包分场闲置的居民住房资源,整体打造旅游度假村,既做到了村容村貌的高标准整治,又实现了牧民转产增收;通过工程建设改善居住分散的生态家庭牧场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引导牧民在牧闲季节发展旅游业,做到既不耽误牧业生产,又能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工程建设恢复兵团文化底蕴丰厚的巴音陶海村风貌,打造兵团文化旅游小镇,以独特新颖的风格吸引游客观光度假,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

  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畜牧业发展结合,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针对不同建设模式,通过整合草牧场资源、项目资金等方式,配套建设肉牛舍饲育肥、饲草料加工、小三养、棚圈、储草棚、机械库等基础设施,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提高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记者王大为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