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五项措施促进扶贫产业发展

17.07.2018  22:26

巴林右旗五项措施促进扶贫产业发展

 

为推进扶贫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巴林右旗坚持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因户施策的原则,采取五项措施促进扶贫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龙头,依托企业优势推进产业脱贫模式。按照“1+5+N”产业脱贫模式,推进产业扶贫。“1”就是依托一个龙头企业,“5”就是使贫困户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资产性、政策性5方面收入,“N”就是通过推进多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全旗所有具备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措施全覆盖。比如:依托宏发巴林牧业公司打造“肉羊富民”产业,依托北大荒绿草牧业公司打造“草业富民”产业,依托华颂种业公司打造“马铃薯富民”产业,依托巴林红公司打造“甜玉米富民”产业。

二是转变方式,优化扶贫种植、养殖产业结构。巴林右旗的农牧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养殖大尾羊为主导产业,市场需求低迷。针对此问题,把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畜牧业以“增牛增驴优羊”为调整方向,肉牛产业着眼于品种改良和扩群增量,2017年完成牛冷配2.11万头。肉驴产业以每户的小规模养殖,构建全域大群体数量。肉羊产业主推以澳白、杜泊等优良品种为父本的经济杂交。种植业以“稳粮、扩经、提饲”为调整方向。2017年调减普通玉米16万亩,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扩大到80万亩。粮经饲比例达到38:45:17。在种植业调整中大力发展草产业和设施农业,全旗成立草业公司7家,种植全株玉米32万亩,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面积达到18.2万亩。

三是引进企业,拓宽扶贫产业市场引领渠道。针对“卖粮难”、丰收不增收的问题,通过引进宏发巴林牧业、巴林红食品有限公司、华颂马铃薯种业等农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牧业,确保农畜产品能够及时销售。2017年畜牧业肉羊订单总量达到100万只,订单种植达到28.86万亩,带动贫困户1100余户。

四是普惠金融,提供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保障。针对部分农牧民争当贫困户的实际,巴林右旗坚持脱贫攻坚与致富达小康同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投入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放大金融贷款的举措,既扶持贫困户增收脱贫,又扶持非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也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牧户致富达小康。总体思路是资金有偿使用,财政只对贫困户给予贴息。这样既解决了相互攀比和争当贫困户的问题,又消除了个别贫困户认为使用扶贫贷款不用偿还的侥幸心理。2017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20万元用于风险补偿金、贫困户贴息、贫困户保险等,发放各类金融贷款2.59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365户3719人,49家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受益。

五是瞄准贫困,夯实点对点扶贫产业基础。通过“扶贫项目户点餐”“扶贫项目嘎查村点餐”“所在苏木镇点餐”等方式,根据贫困群众多样化需求,充分尊重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参与权、选择权和决定权,由贫困嘎查村、贫困户根据当地实际、自我发展实力和能力,选择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会做的扶贫项目,因嘎查村施策、因户施策,落实“三到村三到户”项目。2017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00万元,在39个嘎查村实施了该项目,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672户6195人。

通过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叠加实施,以肉牛、肉羊、杂粮杂豆、甜玉米、甜菜为主导的扶贫产业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壮大,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贫困农牧民增收途径呈现多元化。2017年,通过产业发展模式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226户10269人,人均增收10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