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正悄然发生变化,百姓生活越过越舒心

01.08.2017  15:05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以“塞外青城”闻名,又有“中国乳都”美誉,随着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新近得名“草原云谷”。

  在内蒙古自治区迎来70周年大庆之际,呼和浩特市民发现这座城市正悄然发生变化:不只添了拔地而起的庆典场馆,更多了“青城驿站”“明厨亮灶”等一系列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

   塞外青城换新颜 淡妆轻抹迎大庆

  青城呼和浩特,夏季最美。今年夏天,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的呼和浩特更是被装点得焕然一新。

  奔驰的骏马、手捧哈达的美女、蒙古包、勒勒车……

  街角富有民族特色的立体花坛,与装饰蒙古族传统图案的高楼大厦遥相呼应,展现着草原都市的独特风采。

  夜幕降临,呼和浩特又变成灯的海洋,沿街建筑披上梦幻般的霓虹灯。

  为迎接大庆实施的亮化工程,本着“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原则,选择新能源、新材料灯具,既打造美丽夜景,又保证低耗耐用。

  有着蒙古包式穹庐顶的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是呼和浩特少数几个具有“仪式感”的大庆献礼项目之一。

  这座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典主会场,作为呼和浩特重要的公益性民生基础设施,日后将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新去处。

   老旧小区大改造 提升百姓幸福感

  70周年大庆送给72岁的王明娥的“礼物”是新房。老人在呼和浩特工农兵路筒子楼——一座几乎与自治区同龄的破旧小楼里住了40年。

  爬上破损的露天楼梯,再打开手电筒走过漆黑狭长的楼道,才能找到王明娥的家。24平方米的陋室取暖需要点炉烧煤,吃水需要肩挑背驮,上厕所要到街边公厕,冬夜睡觉不敢脱衣。

  王明娥一直盼望能住上新房子。今年,呼和浩特决定对这一区域进行改造,她得知这个喜讯后,第一时间签订了征收补偿协议。老人高兴地说:“终于能住上好房子了,比当年儿子娶媳妇都高兴。

  62岁的王玉荣生活在呼和浩特团结小区。这个1984年建成的居民小区曾经是这座城市最高级的住宅区。但经历30年风雨之后,小区基础设施破败不堪,私搭乱建现象严重,雨后道路污水横流,停电停水成为常态。苦不堪言的王玉荣一家无奈搬离这里。

  2012年,呼和浩特把团结小区改造列为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重点工程,历时5年,拆除所有违建、重新规划绿地、改造升级基础设施。

  走进今日团结小区,低矮破旧的凉房、堆积成山的垃圾、露天占道的马路市场不见踪影,干净整洁的街道、郁郁葱葱的绿植和设施齐全的公园映入眼帘,常年困扰居民的用电、用水、用气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王玉荣一家搬了回来,她激动地说:“现在环境好了,亲戚们都不认识团结小区了。

  据了解,呼和浩特共有符合改造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1755个,涉及居民100万人。

  呼和浩特2011年制定规划,计划用6年时间对这些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包括房屋整修养护、完善配套设施、建筑节能改造等。目前,改造已进入收官阶段。

   厕所数量翻四倍 小处提供大“方便

  39岁的刘金路在呼和浩特开出租车已有16年。工作时间入厕难曾是他最头疼的问题。他说:“以前我开着车到处找厕所,但很多时候都找不见,即使找见了,往往附近不让停车,得把车停到很远的地方。

  从2017年初开始,刘金路发现街边的公厕越来越多,越来越干净,刷脸能出厕纸,附近还有入厕临时免费停车位。

  过去的呼和浩特,偌大的市区内只有767个公厕,没有水冲的旱厕占一半。大街上、小巷里几千米难寻一个厕所,行人在路边、树下方便现象屡见不鲜,为人诟病。

  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云光中多次强调,城市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树立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厕所,街景,绿化……这些看似是小事,实际上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

  按照新规划,呼和浩特主城区每500米范围配置一座公厕,每年新建3000座,连续3年,力争城区内公厕达到1万座。今年已建设公厕3067座。(记者 李仁虎 殷耀 任会斌 勿日汗 王春燕 于嘉)

当年昭君出塞处 今日青城风光美
  ◇新华社记者 于嘉   倚阴山之巍峨,Nmgcb.Com.Cn
呼和浩特中燃公司庆祝期间反恐、治安工作有序进行中
根据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建设局
呼和浩特中燃清水河子公司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呼和浩特中燃清水河子公司员工的消防安全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