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春天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一周年见闻

02.04.2016  11:29

    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收锯挂斧,林区木材生产停下来了吗?停伐给林区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停伐一周年之际,记者踏上这片热土,寻找答案。

  轰鸣的伐木油锯声,悠长的伐木号子声,运材车的鸣笛声……已经彻底听不见,林区木材生产真正“停下来”了

  空荡的贮木场

  植树造林

  北国3月,万物复苏,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林区的最后一根兴安落叶松伐根仍停留在原地,一条条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祝愿的哈达随风起舞。这里曾是林区举行停伐仪式的现场,如今这里成为了旅游胜地。

  站在“停伐”纪念牌前,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副主任李成志不禁感慨:“停伐后,林场134名职工全部从木材生产岗位上撤了下来,工作重点转变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虽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我们传承着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大兴安岭人精神没有变,全力以赴保生态,为推进林区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里河林业局西尼气林场,鄂温克语为“有柳树的地方”。64年前,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一声“顺山倒”号子响起的地方,林区第一代开发建设者们在这里起步,开始为国家贡献亿万栋梁之材。停伐后,这个林场的195名木材生产一线职工也同林区所有直接从事木材生产的职工一样,由“砍树人”变为“看树人”“护林人”。

  往年的这个时候,各个木材生产工队正忙着从山上撤点,结束冬季生产作业。如今,撤点下山这个生产环节已经彻底消失,再也听不到山上轰鸣的油锯声、人头攒动劳动的号子声、运材车辆的鸣笛声。根河林业局好里堡林场204工队原是主伐工队,队长李国栋告诉记者:“1994年我参加工作就在生产工队,从1998年开始担任工队长,每年工队采伐木材都在1万立方米以上。停伐后,工队30多人都转到了管护、森林防火岗位,我参加工作20多年来第一次冬天没有上山采伐,这20年来,我亲身感受到山上可采资源越来越少,采伐的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往年此时,林区各贮木场卸、造、选、归、装各道生产工序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商品材生产。而今,装车的场面已经不见,造材台前一个工人都没有,昔日数十个堆积如山的楞垛最多的也仅剩10余个,各个场院都十分空旷。在伊图里河林业局贮木场,场区内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只在场区一角有几个楞垛。伊图里河林业局贮木场主任王荣耕介绍说,林业局原有6个同样规模的贮木场,曾创造“日产万米”记录的林业局停伐前仅剩两个贮木场,生产2万多立方米商品材,现在仅有的一个局址贮木场场院里还剩1000余立方米木材没销售出去。

  采访中记者发现,林区职工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经实现了“从开发利用转为全面保护”。停伐一年来,林区各地职工群众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步骤和重大意义。森工集团(林管局)梳理出涉及改革发展方面16条共性问题和74条个性问题,征集到各类建议200余条,对林场、工队所有机械设备进行了封存,各采伐作业点全部下山。停伐一年,由于措施得力,政策宣传到位,职工群众思想稳定,全力支持改革,有效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

  停伐后,要确保停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林业局分别细化了各级森林资源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书和考核办法,把森林采伐限额、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增长、无重大资源林政案件等指标纳入责任书考核体系,签订三级责任书。通过建立一整套森林资源林政管理责任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管理格局,把森林资源管理责任全部落实到位,形成管理责任网络全覆盖、无死角,责任落实率达到100%。

  停伐一年,林区生态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2015年,活立木总蓄积达到8.6亿立方米,比2014年增长1900多万立方米。

  生产方式改变、工作职能转变、职工收入增加……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阶段,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使林区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也让林区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停伐前,我和林区所有的林场主任一样,一到冬运生产季节,心中马上就有两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一是安全生产,二是工队超采。这两项工作哪项出了问题,都会给职工和国家带来损失。”西尼气林场主任张成才告诉记者。“现在这两块大石头没了,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责任心增强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抚育等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滑子菇喜获丰收

  生态功能区的秋景吸引大批游客

  伊图里河林业局营林生产科科长张吉岭告诉记者,停伐前,伊图里河林业局营林生产科有两项重要职能,一是检查伐区质量管理,禁止超强度采伐。二是营林生产。科里有7名生产技术员负责木材生产管理。停伐后,国家给林业局增加了补植补造和森林抚育任务,这7名生产技术员直接从木材生产技术员转岗为以森林经营质量监管和考核,完善森林抚育技术规程为主的营林生产技术员。

  图里河林业局资源科科长李胜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思想观念已经从对森林资源的被动保护转向主动预防。工作的重心已经从商品林出材限额管理转向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林地保护、恢复等。2005年,林业局结合深山远山居民搬迁和原场址恢复植被的政策,在桔亚沟林场收回个人耕种的林地2200市亩,目前完成了1000市亩的大果沙棘和1200市亩的大苗培育场地的平整工作。

  在从根河林业局局址通往乌力库玛林场公路上,挖掘机正在开山拓路,公路维修管理队的工人们正在修建防火旅游等级公路。队长冉令凯告诉记者,管理队以前都是围绕木材生产运材修建防火道路,停伐后,他们积极与自治区交通厅等部门沟通协调,取得了道路施工三级承包资质,职工全体转型,不仅可以修建林业局区域内的等级防火旅游公路,还能打开其他地区市场。

  采访时,恰逢各林业局正在原木材生产一线中选拔出100人的专业扑火队。阿龙山林业局防火办主任程玉林说,这些新队员的到来,充实了林业局防扑火的力量,他们对山上情况熟悉,吃苦耐劳,只要按照标准严格训练,一定会成为合格的快速扑火队员。

  “感谢党,感谢林业局!我真的知足了!”这激动的话语出自50岁的蒙古族职工包东之口。1993年,他开始在伊东林场运材,当时,林业局就已经资源枯竭,每年冬季生产任务很少,冬季计件工资加上淡季补贴根本不够一家三口生活,他必须靠外出打工才能满足需要。停伐后,他转岗成为环卫工人,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他混岗集体工身份的妻子又得到了每月近2000元退休金,他家的生活状况一下子好了起来。

  在乌力库玛林场林区停伐仪式旧址,停放着10余辆废旧集采运材车辆。李成志告诉记者:“这些设备最长的使用年限已达40余年,都已经完成了木材生产时代的历史使命,成为作为旅游产品给供游客参观,在新的时期继续为宣传林区木材生产时代的演变过程服务。

  抢抓机遇、凝聚智慧、真抓实干……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走进新时代,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号角已经吹响,数以万计的林业职工汇聚了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定会铸就林区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