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电影人讲述内蒙古民族电影70载

07.09.2017  13:32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记者 福荣 实习生 刘慧敏) 9月2日上午,文献纪录片《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在呼和浩特市免费首映。首次放映,座无虚席。现场观看的不仅有自治区领导人,还有导演、撰稿人、演员,和一些慕名前来的电影爱好者。近两个小时的纪录片,让许多观影人热泪盈眶。

  当天下午的观摩研讨会上,该纪录片撰稿人李树榕说,流泪是感动于纪录片中民族电影人的“玩命精神”和他们“玩命”玩出来的理性作品。因为真实,所以感动,这就是民族电影。

   选择

  名嘴崔永元、蒙古族青年主持人梁植为这部纪录片主持串词。纪录片的开始,崔永元就感叹,“一部电影的拍摄,经历新中国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些人该多幸运啊!

  崔永元说的这部电影叫《内蒙古人民的胜利》。1950年4月23日9时,这部电影进入北京的大华影院,开始接受中共中央电影局组织的审查。现场一片赞美之声,当时周恩来总理说:“我发现了一个好演员,就是这部影片里的男主角恩和森,恩和森演得很好嘛,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演员。

  1950年,这部电影上映了,有趣的是原来的电影名改了,从《内蒙古的春光》改成《内蒙古人民的胜利》,改名的人是毛泽东。崔永元评价:“一部电影国家最高领导人去审查,去改名字,说明它有多重要,这部电影的放映对我们统战工作、民族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表率。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为该部纪录片撰稿时,始终将这三个问题贯穿其中,使纪录片呈现后,给观影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清晰思路。因此才有了这部纪录片为什么会从《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讲起。

  此后,有了西藏渴望解放的电影《金银滩》,有了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草原晨曲》等多部黑白片电影。而《草原晨曲》讲述了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遇到新中国建设时做出的选择。“当时草原人民认为神山被破坏了,风水就没了。日本人来挖的时候,牧民捍卫了神山,但是共产党要建设新中国了,你让不让挖?”当国家意识到一个更深的历史的时候,电影《鄂尔多斯风暴》出来了,当1963年刚一学雷锋的时候,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就出来了,李树榕说:“与国脉相通,内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你不跟她一块脉动,内蒙古怎么发展呢?

   英雄

  纪录片中,80多岁的于洋导演坐在轮椅上,聚光灯光下,满头大汗,讲述由他导演了第一部用蒙文书写片名的电影《骑士的荣誉》。讲述时他热泪盈眶:“我非常热爱这个民族,像这样一个对中华民族有重大贡献的民族,我们必须通过电影多多地反映。

  主持人梁植说,在他的心里要成为一名英雄,要有一匹蒙古马,骑着它欢笑、流泪、学会在马背上喝醉。电影《悲情布鲁克》中,有许多展示民族英雄的马上动作。其中,一个从70米悬崖骑马坠崖的镜头,当时男主角巴音,为拍出真实感,提出要真跳。“我当场就制止了,那么高的悬崖,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可是他最终还是接过绳子,拍了那场戏。”导演麦丽丝,回忆当时自己导《悲情布鲁克》的情景,几度哽咽,而巴音就坐在她身边,低着头不作声。“当生命和艺术矛盾的时候,你到底是为了艺术而放弃生命,还是为了生命而放弃艺术,他做出了最好的回答,这就是民族电影人。

  蒙古民族崇尚英雄,因此在内蒙古听到重名最多之一的名字就是“巴特尔”(意为英雄)。因此,《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嘎达梅林》,一直到宁才导演的《红色满洲里》,全部都在歌颂英雄。

   自觉

  当市场经济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不断袭来时,《天上草原》《季风中的马》等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涌现在荧屏上。李树榕将此现象总结为文化自觉,当外来文化冲击中华文化时,使得蒙古民族电影人也在思考。

  电影《季风中的马》中有个片段,男主角的爱马被他人戏弄,马头被套上乳罩,又套上三角裤的时候,男主角气地发狂,他为夺回自己的爱马不惜与人打架……

  “我们的文化是不是过时了?”民族电影人在思考,但最终选择相信自己“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因此,有了《老哨卡》《母亲的飞机场》《诺日吉玛》等优秀电影作品的出现。电影《诺日吉玛》于2015年9月,荣获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巴德玛获得最佳女主角。该部影片包揽了众多国外和国内大奖。导演巴音讲述,女主角巴德玛在表演生气砸烂枪支的镜头时,因表演太过投入,现场昏倒,用救心丸才抢救过来。对此,李树榕评价:“为了民族电影把性命都放到一边的时候,你说他们完成的东西,能不是好东西吗?

  李树榕认为,当电影市场为了票房而不惜戏说、不惜搞笑、不惜拿弹弓打飞机的时候,内蒙古民族电影不媚俗、不低俗、不庸俗、他们不会为了金钱而放低自己艺术的身段,和自己传统的坚守。

  纪录片《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导演麦丽丝在谈及拍摄纪录片过程时讲到,当她发出一个个邀请函的时候,内蒙古三代艺术家们齐聚在一起,用仅仅15天时间拍摄出这部纪录片。她特别感激。纪录片中,民族电影人几乎都是穿着蒙古袍盛装出席,“当时就傻了,我没要求电影人穿蒙古袍,有人说盛装出席,这不是纪录片,太假了,我说蒙古族的尊严就在这儿,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性,这就是我们对艺术的尊重”。

   希望

  “作为导演我也有自卑,我也幻想着市场,但是我必须要坚守,我的底线不能越,民族的电影一定要坚守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守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的观摩研讨会上,导演麦丽丝谈及民族电影市场时表示,民族电影有老一代,还有年轻一代,《八月》《告别》等最新一代的电影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很骄傲的,有领导跟我说,年轻人一定能把你颠覆了,我说‘牛,我就要你这句话’。

  麦丽丝笑言,现在的年轻人一出手就是国际大奖,民族电影有希望,民族电影集团也慢慢好起来了,再加上自治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一代的年轻人一定能后浪推前浪,把老一辈拍在沙滩上。

  麦丽丝和老公塞夫都是蒙古族,也是中国影坛上的一对著名的电影导演。他们的电影作品一直在为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做出别人难以代替的贡献。他们一起导演过《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众多优秀民族电影,且获得过各类国际国内的不同奖项。

  麦丽丝透露,纪录片《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已确定为第2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