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民委对少数民族聚居嘎查村庭院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15.03.2016  11:50

今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冲刺之年,盟委行署要求各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提早谋划、科学决策,把庭院经济建设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每个旗县市都要抓一批示范村、示范户、实现庭院经济全覆盖。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盟委行署要求,3月7日—8日,盟民委副主任戴鸿带领调研组对该盟少数民族聚居嘎查村庭院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本次活动以科右前旗和突泉县“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比较规范成型,具备发展庭院经济的蒙古族聚居地区为重点。 

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乡村观光旅游与设施蔬菜水果产业向结合为特点的科右前旗平安村、小尾寒羊舍饲养殖与散养相结合为特点的察尔森镇宝日嘎查和农户以订单形式发展裸地蔬菜为特点的突泉县永安镇杜兴村等地,走村入户、唠家常、做笔记、实地察看庭院地头,走进企业厂房、车间,与有关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了解了情况。调研组每到一处详细讲解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收到良好反响。此次调研中充分发挥调研人员蒙汉兼通、熟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自身优势,采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比较全面、准确、真实地了解掌握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农牧民、农畜企业和旗县乡镇嘎查村三级领导干部对发展庭院经济的想法和需求。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兴安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牧户庭院平面平均在2—3亩之间,绝大多数农牧民庭院利用率不高,很多农牧民没有“庭院经济”意识。只有一小部分农牧户利用庭院创收增收,没有形成产业链和规模发展的格局。但去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农牧民群众和旗县乡镇嘎查村三级领导干部对庭院经济的认识有了提高,发展庭院经济非常积极,一些民族聚居的乡镇、嘎查村有计划、有打算,今年还做了很多准备性工作,为发展庭院经济打下了基础。

此次调研为兴安盟民委积极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有效引导全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嘎查村农牧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探索扶持庭院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开展帮扶工作找准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