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精准识别扶贫:不让一户村民“掉队”

16.02.2016  10:20

  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像春风扑面而来,温暖了克旗19.8万农牧民。面对全旗贫困人口总量大、涉及面广、底数不清等困难,克旗委、政府把精准识别攻坚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载体,确保该项工作稳妥高效推进。截至目前,全旗125个驻嘎查村工作队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入户评分,累计调查评分15.48万人。

   沉到村里实查找

  克旗整合力量、迅速动员,成立由旗委书记、旗长任组长,副旗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旗扶贫资源和力量,组织包扶苏木乡镇、嘎查村的各部委、旗直机关干部2200余人下乡,同苏木乡镇、嘎查村干部一起组成工作队,走村入户,宣传发动,真查实找贫困户。

  1月23日是星期六,土城子镇十里铺村“第一书记”莫津民带着工作队挨家挨户调查。自年初工作队到村开展工作以来,他们就吃住在村里,已经住了二十多天。

  在克旗,许多像莫津民一样工作在精准识别一线的队员不辞辛苦、扎实工作,赢得了农牧民的一致认可。

  在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的同时,克旗还组成4个督导组划区分片开展督导,确保“选贫”任务高效完成。

  分管扶贫的副旗长钟青松冒着数九寒天,两天督查了9个苏木乡镇。扶贫办领导和工作人员放弃双休日巡回指导。苏木乡镇干部加班加点入户填写信息数据,为精准扶贫提供依据。

   精挑细选把三关

  如何确保工作能够按质按量完成?克旗在“精”字上寻良方,在“挑”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破难题,在“选”字上下功夫,举全旗之力,集各方之智,施创新之策,形成了亮点纷呈的先进经验。

  严把“承诺关”。推行承诺制,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在入户调查时都要求农牧户承诺签字不弄虚作假、不转移财产,密切配合入户识别,使广大农牧户不提供虚假信息。

  严把“调查关”。在严格把好“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等程序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六个不纳入”规定,对于申请的户准确掌握各方面情况,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严把“查漏补缺关”。结合克旗实际,在入户调查评分这一环节,各苏木乡镇、嘎查村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确保不缺一户、不漏一人。

  真实准确赢民心

  达来诺日镇托里嘎查一户牧民将牛羊等财产转移到两个儿子身上,工作队入户调查核实之前接到了群众的相关反映,于是耐心地向他解释评议中的各项政策规定,这名牧民欣然接受不再争当贫困户。现在,托里嘎查的群众普遍认为,有旗、镇的领导干部带队登门入户调查,谁还敢弄虚作假?这次识别出的扶贫对象最公平、最透明、最满意!

  “识别贫困户工作错综复杂,我们干部只有进村入户,尊重民意,把群众的意见放在第一位,才能把实情摸清摸准。”该镇副镇长、驻嘎查工作队长图亚图告诉记者。

  工作队员们放弃双休日,早出晚归,深入农牧户家中问冷暖、找真贫,将坚实的足迹留在沃野村庄。

   创新思路勇担当

  巴彦查干、土城子等5个苏木乡镇在识别贫困户工作中创新思路,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总结许多好经验和好做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巴彦查干苏木针对草牧场得分比重过高问题,为削减草牧场的分数,由原来的1亩1分降为1亩0.01分;并利用冬季牧民牲畜圈养的有利时机查清了牲畜数量。达尔罕乌拉苏木对外出务工一年以上的户,经小组推荐,户代表和嘎查代表同意,也可参与贫困户评议。浩来呼热苏木对在本辖区居住一年以上的户,但户口不在的,如确实属于贫困户,可在现居住地评议。土城子镇在计算收入时,将各类收入均计入家庭收入中,确保了数字真实性,将真正贫困人口纳入进来。新开地乡充分发挥户代表、村民代表大会作用,将方案中事项经户代会和村代会审定,对不符合当地实际规定的,结合实际,由户代会、村代会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规定。

  扶贫攻坚虽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但克旗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克了难关。他们坚决不让一户百姓在脱贫路上“掉队”,共同走上富裕之路。(驻站记者 刘玉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