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以民意民生警务为引领服务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

22.10.2015  16:35

  巴彦淖尔市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公安厅关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三严三实”主题,大力弘扬“总干”精神,超前谋划部署、狠抓措施落实,以民意民生警务为引领,以打击涉农涉牧违法犯罪、农村牧区安全防范、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强化农村牧区公安基层基础“四个措施全覆盖”为载体,专门出台了《巴彦淖尔市公安局支持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30项措施》,全警参战、合力攻坚,全力服务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实现2013年、2014年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大幅下降的基础上,2015年1-9月份,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5%,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5.9%,八类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3.9%,命案发案同比下降35%,“两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64%,全市连续两年未发生影响公共安全的爆炸枪击案件,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保持在95%以上。

  

  一、大打击,着力实现打击涉农涉牧违法犯罪全覆盖。

  

  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以打击事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不间断开展了“打盗抢保民安”、“打假打传销”、“春耕保卫战”“打击电信诈骗”、“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震慑”、“打击破坏市政设施违法犯罪”、“禁种铲毒”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遏制危害和影响农村牧区稳定、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农村牧区经济秩序和生产秩序。推动警力下沉,最大限度把警力部署在治安复杂区域、案件高发部位、加大对“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的打击防控力度,严厉打击整治乡痞村霸,利用职务侵占群众利益、利用封建迷信敛财骗人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净化了社会环境,“黄赌毒”案件发案同比大幅度下降,治安薄弱点实现了由“”到“”。今年1-9月份,全市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3304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91名,共查处涉黄涉赌涉毒刑事案件488起,查处治安案件2538起。2014年11月至今,成功调解因劳资纠纷、索要工资引发的各类纠纷620多起,办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47起,清欠金额7900万元,占到全市清欠总额的26%,帮助11000多名农民工要回了欠薪。针对污染农村牧区饮用水源及破坏林地、草场、耕地等突出问题,市、旗两级全部组建食品药品、打假和生态坏境侦查队伍,常态化开展调查摸排工作,及时发现破坏农村牧区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线索,有效推进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治理,成功侦破全区首起重大污染环境案件,此案被评为“2014内蒙古年度十大法治事件”之一。开展治安突出问题分级挂牌整治行动,认真梳理农村牧区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复杂区域、地段、乱点,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实现农村牧区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维护农村牧区良好治安秩序。

  

  二、大防范,着力实现农村牧区安全防范措施全覆盖

  

  一是深化联合排查机制,落实各类重点包保措施,针对“十个全覆盖”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邻里纠纷产生的矛盾,及时进行化解,就地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坚决防止“民转刑”命案和个人极端行为发生,为“十个全覆盖”营造和谐氛围。创新建立危机风险评估、预测、应对、管控常态化机制,全面开展维稳处突和公共安全隐患防控工作。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施行“户籍化”管理,建立了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在危爆物品管理工作中,施行三级工作责任制,建立了最严格最严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全面推行“三联六调”“三一四全”“三化四全五确保”工作法和交通事故专业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矛盾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治保组织建设,开展“红袖标”治安联防工作,共组建基层平安创建组织1012个,自治性群防群治队伍85630人,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在信息搜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全面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向农村牧区拓展延伸,积极争取将推进农村牧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规划,特别是全面推进视频监控进村(嘎查)工作,力争实现村村有技防,全面提高农村牧区的安全防范水平。在农牧品集散地、赶集地进出口等区域重点屯警巡逻防控。推动社区驻警全覆盖,推广民警驻村制、巡防制、包片制等警务制度,实现警力下沉和警务前移。通过各种主流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拓宽群众举报渠道,努力提高打击效能。累计开展以“灾害救援”等为主题的专项演练11次,研究制定了18个专项应急预案。同时,在发生重大突发性灾害时,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三是主动作为管控农村牧区交通安全。交管支队推出服务保障“十个全覆盖”12项措施,实行支队班子成员包大队,大队领导包线,中队领导包段,民警定岗、定位、定责的责任制。对村镇线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隐患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勘查,组织开展模拟演练,加强部门联合协作,开展农村牧区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加强路面巡逻检查,严厉查处农村面包车、拖拉机、摩托车违法行为,并进行交通安全提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国庆安保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在岗在位、靠前指挥,广大民警放弃休息、连续作战,每天保持三分之一以上警力值班备勤,公安、武警、边防联合开展常态武装巡逻防控,先后在9月28日和10月2日开展了“震慑六号”和以物流、寄递、危爆物品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市公安局抽调700多名交警和社区民警驻村入户,加强预警防范,向村民发放“十个全覆盖”安全宣传单15000多份,宣传、讲解“十个全覆盖”的安全基本常识,积极服务和帮扶群众、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抽调120名消防官兵深入村社宣传消防常识和教授消防技能,治安部门加强社会面防控,全力做好危爆物品和寄递物流的管控工作,检查重点单位、行业、企业749家,发现并当场整改各类隐患90处。交管部门加大对“三超一疲劳”、酒驾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市交通事故起数同比大幅度下降。消防部门深入开展清剿火患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整改火灾隐患133处,全市农村牧区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三、大服务,着力实现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全覆盖。

  

  一是组织全市非值班警力轮流下乡,为农户院落布局提出合理规划,开展“三拆”、“五清”活动,拆除危旧险房、塌墙破院、柴堆烂圈,清理农户院落及周边的垃圾、草堆、粪堆、土石堆、柴堆,并进行院落及街面硬化,翻修、新建生产生活用房,使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所当警”、“千名民警进万家”、“学宝音,做群众贴心人”主题教育等活动,接地气、听民情,认真做好惠民的好事、便民的实事、利民的善事。各级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农牧民465人(次),全市公安机关走访群众216390多人(次),发放便民联系卡20000余张,办实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97000多件。各基层所队在落实市公安局出台的《全市公安机关35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的基础上,结合业务工作与当地实际推出了一项便民举措,深入辖区主动回应群众的新要求。开展“尽责圆梦·圆梦大学”捐款活动,每名民警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希望工程”等公益机构奉献一份爱心,共捐助善款37万多元。

  

  三是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找准工作结合点,实施服务群众便民工程。协调组织动员驻村干部协助做好村内的交通秩序维护工作,采取定期下乡和预约上门等多种便民、利民措施,实现车辆管理业务向农村延伸,解决农牧民群众办牌办证难的问题,提高农牧区机动车的办牌办证率、定期检审验率,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及持证率。深入推进“防消一体化”的“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认真落实社区工作“六进门、五必访、四检查、三落实、两通报、一报备”工作措施,将社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四是积极回应群众新要求,探索服务群众新途径,大力开展“网上公安”亲民工程和队伍建设爱民工程,搭建和拓展了民意民生警务新平台。加大警民沟通深度,建立了公安机关定期向辖区群众报告工作以及社区治安情况通报制度,推行警民恳谈、开门评警,“两代表一委员”征求意见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意汇集、回应、评估、反馈工作机制。

  

  四、大建设,着力实现强化农村牧区公安基层基础全覆盖。

  

  一是全面推进社区警务,打造农牧民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全市共建农村警务室650个,各旗县区均创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中心,基层派出所充分发挥发挥所长进乡镇班子、民警进社区村班子的作用,落实好调解、消防、技管、车管、网管、危管、法制、禁毒进村工作,针对农村牧区实际治安状况,优化农村牧区警力部署,将民生警务的各项职责逐一落实到民警个人,在农村牧区醒目位置公布责任民警照片和联系方式,搭建警民联系的“连心桥”,打造为民服务的“工作站”。

  

  二是加强农村牧区消防组织建设,推动健全农村牧区特别是嘎查(村)消防安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志愿消防队伍,配备专(兼)职防火队员,配齐配全实用管用的消防设施。

  

  三是加强平安嘎查(村)建设,在农村牧区开展以“无邪教、无案件、无事故、无群体性事件”为重点的“四无”平安嘎查(村)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积小胜为大胜,以嘎查(村)平安建设推动苏木(乡镇)、旗县平安建设。

  

  四是在市委政府和自治区公安厅的支持下,“爱民固边警务工作站”和“草原110”报警点、“爱民固边直通车”连点成线、辐射成片,在边境地区形成了集打击、防范、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化综合性平台和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赢得了边境农村牧区群众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