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采记

09.10.2015  12:08

让农牧区实现质的变化
——鄂托克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采记

  “以前下大雨就怕土房子塌了,我孙子都不敢来住,这下好了,咱这房子跟城里的条件一样了,明儿我就把孙子接过来。”一想到自己日夜惦记的孙子,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伊克乌素村的刘在祥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红瓦、白墙,整洁的铝制门窗,漂亮的独院大房,“脏乱墙”已化身为“文化墙”,村嘎查的主干道两侧、村民公共活动场所和农牧民的房前屋后种植的柏树、杨树、垂柳等郁郁葱葱,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凸显。金秋时节,走进鄂托克草原,你会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给这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鄂托克旗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努力建设优质工程,使农牧民生活实现了质的提高。

  今年,鄂托克旗为保质保量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制定了总体规划,按照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和分步展开的工作思路,重点完成乌兰镇包日塔拉嘎查、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木凯淖尔镇旧庙湾村、蒙西镇渠畔村等30个重点嘎查村的建设任务,竭心尽力让农牧民群众尽快享受到落实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所带来的巨大实惠。

  到目前,该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97亿元,完成投资总额的72.4%;计划实施危房改造2700户,已开工3168户,开工率117.3%,完工2868户,完工率106.2%;安全饮水工程实施20处,完工17处,完工率89.4%;街巷硬化实施83.9公里,完工76公里;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完工率80%以上;农网升级改造和广播电视通讯工程也有序推进;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的全覆盖。

  住砖瓦房、走水泥路、喝放心水,小病不出村、购物在家门口……这些对于鄂托克旗的农牧民群众来说,都已不再是梦想。

  在木凯淖尔镇水泉子村,刚走进村,记者便听见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原来是村民们正在新建成的广场上编排广场舞。一位老年村民告诉记者,她平时喜欢跳广场舞,以前村里唯一的健身广场地面坑坑洼洼,角落里还堆满了垃圾,一刮风满脸都是沙子和土,塑料袋到处飞,一下雨更成了沼泽地,没有好场地村民们也渐渐失去了健身的热情。

  “看看政府给我们新修的健身广场多宽敞,那边还有健身器械,广场修好了,每天来跳舞健身的人可多了。”这位村民话音刚落,动感的广场舞曲便响了起来,她一路小跑融进了活力四射的人群,舞动着幸福安乐的晚年生活。

  不规则的房屋结构、斑驳破旧的院落、坑洼不平的道路、随意堆放的垃圾……这就是水泉子村从前的样子。而经过全面整修,原本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了干净整洁、景致怡人的健身广场,坑洼不平的土路全部用水泥硬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内,设施也一应俱全。

  “以前的路一遇雨雪天根本没法走,我这脚就是骑摩托车摔泥坑里崴的,现在的路修的又平又宽敞,‘十个全覆盖’真是惠民的好政策!”说起自家门前刚竣工的硬化道路,村民白二平满是喜悦。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鄂托克旗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危房改造上,既强调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和生活环境优化,又注重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通过采取建新拆旧、维修加固、转移置换三种模式,特别是对特困农牧户,该旗在2.15万元/户补贴的基础上,又多渠道追加1.85万元补贴,确保危房改造工程无死角、高质量、有特色。在街巷硬化上,以方便农牧民出行为宗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宜铺油化则铺油化、宜砂石化则砂石化、宜砖硬化则砖硬化,通过修建通村油路、铺设砂石路和平整硬化街巷及出行道等方式,做到路面不积水、风天不起沙、雨天不泥泞。

  今年以来,鄂托克旗在乌兰镇察汗淖尔嘎查、赛汗塔拉嘎查等干旱硬梁缺水地区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工程总投资255万元,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为当地新打机电井2眼,并配套了水泵和井房,新建2座50立方米水塔,铺设38公里的输水管道,该项目解决了99户、336人及22199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在采访中,牧民乌兰达来对记者说:“今后我再也不用花钱费力拉水了,深井水比起拉来的水好喝多了,党和政府不仅让我喝上了放心水,还给我办理了养老保险,我的孩子也通过大学生创业政策干上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天上的馅饼真的是砸中我啦!以前我们这里经常停电,也不敢多买电器,怕用电器多了把电线烧坏了,现在经过电路改造,用电问题彻底解决了。”

  今年以来,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鄂托克旗对全旗870公里农网进行升级改造并大力推行风光互补升级工程。先后新建了苏里格35KV输变电工程、公其日嘎及新召变电站35KV输电线路工程、木肯淖35KV输电线路工程。同时完成了82公里线路升级和411台变压器安装,彻底解决了农牧区的用电问题。

  “十个全覆盖”工程在鄂托克旗全旗范围内得到了不留死角的全方位推进。农牧民不仅可以坐在家中享受到城镇居民曾经独享的待遇,子女也可以和城镇居民的子女一样,在舒适安全的教室里上课。近几年来,该旗投入巨资将全旗的中小学校舍和教学楼进行了加固维修,新建和改造的阿尔巴斯中心幼儿园等3所园校也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在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坚持把人和牲畜饮水用水“双安全”作为立足点,通过实施集中供水、远程输水等工程,使所有农牧民都便利地喝上了干净水,还进一步加大草牧场集水窖、自动饮水机等设施的配套力度,同步解决了牲畜安全饮水问题;在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中,注重农牧民生活用电和农牧业生产用电同步全覆盖,对有条件的全部接通网电,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以风光互补解决,并着力加快农网升级改造步伐,不仅率先实现了户户通照明电,而且最大限度满足了农牧民使用动力电需求;在文化卫生、广播通讯、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定点打造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在人口相对集中或是农牧民活动较为频繁的嘎查村阵地附近,集中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服务场所,另一方面在居住相对分散的农牧区,积极探索推进“靠文化户带动文化发展、在村医家合建卫生室、以直播卫星‘户户通’和多路微波保障广播通讯、用流动卫生车和商品服务车提供上门诊治和商品配送”等模式,并充分发挥包联领导、包扶部门、包村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嘎查村干部等作用,尽力解决农牧民日常生活需求,加速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向农村牧区延伸拓展。

  鄂托克旗在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统筹推进产业建设和扶贫攻坚,确保农牧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在产业配套上,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着力引导农牧民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培育、奶制品生产、肉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以及农家乐、牧家游等优势特色产业,有效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致富。包日塔拉嘎查着力推进土地整理,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的闲置与耗散,培育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与特色种养殖业互补、景区旅游与乡村观光互动的“新集体经济”;乌兰乌素嘎查着力推进划区轮牧,有效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培育发展新型科技养殖与原始生态放养互补、自驾旅行与度假旅游互动的“新牧场经济”,为全旗农牧民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探索了道路、树立了示范。在扶贫开发上,把推进“十个全覆盖”与实施精准化扶贫有效衔接,按照认定到户、台账到户、项目到户、资金到户、考核到户“五到户”的标准,一户一策制定扶贫计划,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经营、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等路径,扎实开展项目扶贫、移民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智力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工作,确保全旗8673名贫困人口在三年内全部稳定脱贫。同时,今年以来,在4个苏木镇9个嘎查村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嘎查村”工程,有效推进电商扶贫工作。(萨楚巴雅尔奇宇星宝音)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