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遍阿伦河畔

01.06.2017  21:11

赵明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赵明磊(左二)在黑木耳养殖基地

——阿荣旗兴安镇党委书记赵明磊的扶贫记

最近一个时期,本报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了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日前,本报采访组深入自治区级贫困县阿荣旗,对这里发生的精准扶贫 故事 进行集中采访,从今日起陆续推出这些报道。

走进沃勒莫丁村,一块块波光粼粼的稻田映入眼帘,仿佛步入江南水乡,这就是沃勒莫丁村旱田改成水田后的乡村图景。如今,村里的水渠打通了,农民在水田里忙着春播,欣喜盼望着稻花香里说丰年。

在这片水田中,有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走看看,不时停下脚步,和村民聊上几句,脸上的表情既是关切的,又是喜悦的,又似乎在思索什么。

他就是阿荣旗兴安镇党委书记赵明磊,一个很“走心”的80后基层干部。

2016年,全镇贫困户574户,1188人跟着他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

一把黑木耳,一颗真诚的心

2016年2月,新成立的兴安镇迎来了第一任镇党委书记,带着浑身朝气,怀着满腔激情,在这片广袤土地上,肩负起了他的使命。

“精准扶贫没有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老百姓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所以我们镇党委想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基地,领着贫困户一起干”,没有半丝犹豫,赵明磊说做就做,他带领数名党员,做起了职业“经理人”。

在联合村黑木耳养殖党员示范基地,一排排圆柱型的菌袋直立在院子中,场面壮观。

“去年,我们采用‘党员+基地+贫困户’模式,辐射带动了30户养殖黑木耳,这不但促进了黑木耳产业的发展,还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破题的问题。黑木耳养殖技术要求不高,经济效益可观,能够充分利用老百姓闲置的土地,发展庭院经济,今年,由旗民族局帮助成立的联合村黑木耳制菌基地已经生产22万袋,明年有望达到200万袋”,赵明磊对黑木耳基地的前景充满信心。

2017年,河南村、联合村、七道泉子村、太平岗村等四个村都建立了黑木耳养殖党员示范基地,兴安镇终于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由此,一把黑木耳点燃了四个村渴望已久的致富热情。

2016年,作为联合村的一名党员,李国军抓准镇里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时机,自学养殖技术,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帮助下,带动其他15户贫困户养殖黑木耳3万袋,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每菌袋黑木耳由政府补贴1元,各村党员和村干部45户带头参与经营,共养殖黑木耳20万袋,算上补贴,每袋纯收入将达到2.60元,可实现纯收入52万元,带动贫困户30户养殖黑木耳9万袋,每户平均可增收7800元。” 赵明磊算着这笔经济账。

黑木耳养殖基地不是简单的复制,“因户施策”是发展原则。

针对没有场地的贫困户,采取“贫困户+示范基地”共养模式;有场地的采取“基地技术+贫困户”自养模式;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则采取“基地+资金入股”分红模式。

一把黑木耳不仅成了这四个村致富的钥匙,也为其他贫困村带来了灵感。

水田溢满幸福,沙地长出希望

“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赵明磊思考着如何依靠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让他们富裕起来。

几个月里,他带着镇党委走遍村里的耕地,邀请专家分析土质,脑袋里则谋划着该怎么做?

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市场考察,调整种植业结构无疑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

在全旗的引领工作下,镇党委着手稳步推进水稻、杂粮种植面积,不断提高水稻、马铃薯、大豆、杂粮种植比例,使种植业结构日趋优化。

于是,构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种植区,一个中草药种植示范带的产业格局在兴安镇铺开。

“从2015开始,力争三年,实现兴安镇‘旱田改水田’4万亩以上的目标” ,赵明磊及镇党委力推旱改水这一利民措施。

位于兴安镇东北7.5公里处的沃勒莫丁村,旱田改水田项目让农民种上了水稻,还增加了收入。

“旱改水项目是我旗创新种植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低处建立水泵站,把水引向高处,极大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今年,村里重点实施旱改水项目,通过建立提水泵站、架设输电线路、开挖渠道等一系列工程,将15000多亩的旱田改成水田。较往年种植玉米相比,将会给农民增加收入150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徐景军对水稻收成充满期待。

中草药种植示范带也正在起步。

初夏的青山堡村,中草药已经钻出地面,嫩绿色的叶子彰显着生命力,如果不仔细看,这里只是一片沙地里的果园。

“中草药对土质和水分要求不高,沙地里也能顽强存活,投入成本低、见效快,把中草药与果树一起种植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中草药的市场已经对接好,等两年就能看到成效。”

大手牵小手,让心有个依靠

“我们的脱贫攻坚方案是精准到人的,全镇的脱贫攻坚方案是基于各村、各组、各户基础之上,是从下至上形成的脱贫攻坚方案。去年,镇党委和帮扶干部去了解每户的贫困情况,再仔细了解每个人的情况,然后形成小组的脱贫攻坚方案,再依据各村实际情况形成各村的脱贫攻坚方案,最终形成全镇的脱贫攻坚方案。”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不断总结,赵明磊所带领的基层党组织总结出六个带动扶贫真经:

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发展;二是通过项目扶持带动主导产业发展;三是启动四个基地带动贫困户;四是种养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五是通过技术指导带动庭院经济发展;六是利用政策扶持带动贫困户自身发展。

其实,这就是带着温度的牵手,大手牵小手,让心有个依靠。

龙头企业牵手贫困户,依托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拉他们一把,就是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发展。

2014年至2016年,联合村和七道泉子村就利用三到村三到户项目结余资金80万元,入股中荣肉业集团,按8%分红资金6.4万元,直接给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种养大户牵手农民,把他们的经验分享给贫困户,让贫困户少走弯路。

2016年,扶持联合村生猪养殖大户刘福平,带动贫困户16户46人养殖生猪,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通过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在七道泉子村建设肉羊养殖小区项目,引导8户贫困户进入小区发展肉羊养殖,今年还利用二组肉羊养殖小区引进3户贫困户发展肉羊养殖,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肉羊养殖,实现增收脱贫。

除了大力发展“六个带动”的脱贫模式,赵明磊还意识到实现“精准到人”,就要点子多。

庭院经济、“菜单式”产业、农家院旅游、多产业示范基地、养殖专业村、筷子加工厂……这些新想法在各个村屯快速落地。

“菜单式”产业扶贫是旗里充分按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做到产业项目精准到户,资金补助到户,每户确保一至两个增收项目,使贫困群众自行“造血”,实现了有一定劳动能力和较强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全覆盖。

青山堡村打造“水库水产养殖+果药间作+毛葱+平菇+菇娘”多产业示范基地,让这个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村五脏俱全,11户 26人有望今年全部脱贫。

针对太平桥、联合、榆树这三个村养殖基础好的特色,把三村打造成养殖专业村,变成支柱产业。

“产业扶贫是最长久,最有保障的。小产业能带动一个贫困户,大产业能带动多个贫困户,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精准扶贫才到位。在发展项目和产业的同时,我们也充分尊重贫困户自身的意愿,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贫困问题。”在两年的扶贫工作中,赵明磊摸清了产业扶贫的真正内涵。

今年兴安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到172户、341人,这是对全镇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好诠释。

对整个 呼伦贝尔 而言,阿荣旗兴安镇只是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在无数扎根乡土、挥洒青春的基层干部中,赵明磊并不是特例。

然而,他用智慧探索出一条以产业助推脱贫致富的道路,他用真诚照亮每一户贫困家庭,他用行动印证了基层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上的模范带头作用。

午后的阳光倾泻而下,在青山堡村菇娘种植基地上,农民正在给菇娘覆上塑料膜,再过一个月颗颗饱满的菇娘就会从这里出发,走进城市,端上人们的餐桌。

 

 

发挥项目扶持作用 助力高效精准扶贫
来源:财政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