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负责人就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答记者问

14.06.2017  13:00

  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大数据发展的相关精神,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法律监督工作,打造数据化、科学化、智能化的“智慧检务”,最高检近日制定下发《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年)》(下称《行动指南》),对检察机关大数据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大数据和检察工作深入融合。记者就此采访了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负责人。

  记者:最高检制定《行动指南》的背景是什么?

  答:“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科技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科技手段在强化司法办案、深化检务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电子卷宗系统等司法办案类应用运行后,实现了对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各类案件数据的全面采集,形成检察机关核心数据资源。随着电子检务工程深入实施,新的应用系统建成使用,涵盖司法办案、队伍管理等各类检察数据资源将进一步充实。部分检察机关也开始探索大数据技术在智能检索、辅助定罪量刑等方面作用,检察大数据应用已初具规模。

  2016年,最高检制定《“十三五”时期科技强检规划纲要》,确立了检察机关“感、传、知、用、管”五维一体的智慧检务应用体系总体目标,明确了“逐步搭建大数据支撑环境,逐步开展大数据应用,为‘智慧检务’奠定基础”的检察大数据建设任务。《行动指南》是对《“十三五”时期科技强检规划纲要》相关规划的细化和完善。

  记者:《行动指南》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行动指南》全面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和信息化建设客观规律,按照“需求主导、技术牵引、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具体而言:

  坚持需求主导。深入挖掘检察机关大数据应用需求,以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应用为重点,形成以类案推送、量刑建议等各项应用需求为“”,以司法办案、服务为民等业务需求为“线”,以服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为“”,以实现大数据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为“”的应用体系框架,同时也为电子检务二期工程建设、国家“公正司法与司法为民”等重大科研专项提供大数据支撑,全面推进检察大数据应用跨越式发展。

  坚持技术牵引。统筹大数据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建立全维的检察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效能评价机制;推动解决共性、专用技术,统筹多方力量联合创新,促进检察大数据生态链构建。

  坚持创新协调。推动大数据发展与检察工作创新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驱动型的检察工作创新模式,在业务流程优化、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探索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统筹最高检和地方各级检察院大数据工作任务分工,协调试点应用与推广部署、不同地域平衡发展等关系。

  坚持开放共享。建立四级检察机关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动跨应用系统、跨业务部门、跨区域层级的检察机关内部数据开放,实现检察数据资源、知识库体系和支撑平台共享。探索建立政法系统数据共享交换体系、面向社会的检察机关数据对外开放体系。

  坚持安全可靠。坚持“网络安全底线”,实行“网络安全一票否决制”,稳步推进大数据时代检察信息化自主可控建设;完善大数据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等。

  记者:《行动指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检察机关依托大数据等相关前沿科技,充分利用以司法办案数据为核心的检察数据资源,建立涵盖“一中心四体系”的检察大数据总体架构:

  推进国家检察大数据中心建设。科学规划国家检察大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汇聚处理全国检察大数据资源。省级检察大数据中心(国家检察大数据分中心)负责辖区内大数据资源的收集和处理。推进检察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检务大数据资源库、大数据软硬件基础资源、智能语音大数据平台资源、大数据异地灾备中心等建设。

  完善检察大数据标准体系。依托电子检务工程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内容完整、项目科学、协调统一的检察大数据标准体系,加快建立检察大数据基础数据采集、应用、安全等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物理环境、网络基础设施、数据采集等关键标准制定实施,推进大数据业务系统操作规范等流程标准制定,制定检察大数据管理规范。

  扩展检察大数据应用体系。推进智慧检务基础类应用建设,依托大数据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提供数据服务。推进大数据在司法办案、队伍管理、检察决策支持等领域深层次应用,探索构建政法机关之间大数据业务协同创新体系,提供多样化智能辅助检察应用。

  构建检察大数据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检察大数据应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业务部门主导作用和技术部门统筹作用,创新检察大数据运维管理模式。最高检做好顶层规划,统筹推进规划实施,组织建设国家级检察大数据项目,安排试点应用,及时总结成果并做好推广。地方检察机关应发挥首创精神,在顶层设计基础上,确保取得实际应用效果。

  建设检察大数据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智慧检务智库、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强强联合的良好检察大数据生态。加强与公安、法院等其他政法部门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沟通交流,加强与域外司法机关学习交流,促进检察大数据应用发展。

  记者:《行动指南》的阶段任务是什么?

  答:“十三五”时期,检察大数据建设应遵循“顶层规划、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发展路线,具体分为三阶段:

  启动阶段。2017年底前,初步建立检察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启动最高检本级和试点地区检察大数据中心建设;启动司法办案、管理决策、服务为民等大数据应用试点;探索检察大数据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检察大数据应用生态。

  全面试点阶段。2018年底前,建立检察大数据业务流程规范,完成最高检本级和试点地区检察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大数据在司法办案、管理决策、服务为民等各项检察工作中的试点应用;在试点地区推行检察大数据管理机制,探索大数据运维模式、科研支撑模式;组织开展大数据应用效果评估。

  应用推广阶段。2019年至2020年,建立完善的检察大数据标准体系和资源共享机制;完成国家检察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管理运维、科研支撑模式和良好的检察大数据应用生态,全面推进大数据在智慧检务工作中的应用,并启动下一阶段大数据建设规划工作。

  记者:如何保障《行动指南》有效落实?

  答:为推进检察大数据建设和应用任务顺利实施,《行动指南》从组织、人才和经费方面提出保障要求:

  加强组织保障。明确了上下级检察院、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在推进检察大数据应用中的责任分工,进一步突出“最高检和省级院主建、市县级院主用”“需求主导、技术统筹”的工作原则。最高检成立大数据应用专责小组,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研究解决检察大数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该小组由最高检各部门派人参加,组织做大数据应用全程工作。

  加强人才保障。健全检察大数据人才管理机制,推出激励人才举措,培养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检察机关数据分析师团队。加强大数据培训,将大数据相关内容纳入检察机关各业务条线培训班,强化检察人员大数据思维,促进检察队伍科技素养全面提升。

  加强经费保障。依托现有项目资金,同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开展检察大数据重点、急需项目建设和应用。在电子检务工程二期规划中突出大数据项目的经费保障。各级检察机关应将大数据应用纳入智慧检务建设中,探索建设常态化经费保障机制。

本报评论员:开启智慧国土 助力生态文明
——纪念第27个全国土地日系列评论之三     国土资源厅
最高检印发《最高检机关检察官司法办案权力清单》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检察检察
最高检机关首批检察官入额遴选工作近期即将完成
  最高检机关首批检察官入额遴选工作近期即将完成。检察
网站首页
  中国气象报记者贾静淅 王敬涛报道 6月23日,气象